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通过定量研究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的现状、自主学习策略、对待网络化自主学习的态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发现,虽然学生对网络化自主学习的态度是积极的,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自主学习的策略意识较弱。研究为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下的中国文学创作主体是"七代同堂",文学版图也是"六分天下"。基于文学发展的一些内外部因素,"文学边缘化"命题得到了部分读者和批评家的认同,其实这恰恰预示着"文学多元化"格局的逐渐成形。反观文学批评,它总体上存在着过度理论化、轻视语言性和拔高思想性的倾向,这不利于我们对纷繁的创作现象与特定的文学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纵观西方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语言问题始终是一个核心问题,人们关于语言的不同观点促成了很多文学批评流派的起点和终点.语言使用者、语言、语言意义和语境形成了一个互相作用的四维关系.语言又与叙事紧密相联,形成一个语言与叙事互动的文学批评大潮.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的"语言论转向",可分为形式主义语言观、语言的诗性与意识形态性、后结构主义语言观三大板块,它们从批评理论到批评实践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为我们认识文学语言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运动事件动词语义成分合并方式差异与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事件框架是一种基本的认知模式,不同语言用不同方式表达这一框架。表达方式的差异源于不同语言中动词语义合并方式的差异。本文在介绍运动事件框架的基础上,对不同语言中动词语义合并方式作了分类比较,并且深入探讨合并方式对句法结构和叙述效果的影响及给翻译带来的难题,指出不同语言中认知框架成分与语言要素之间的映射系统的差异是造成翻译难题的一个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