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汪泓 《科学发展》2012,(6):57-62
借鉴国际上主要国家(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推进战略及发展模式,结合上海实际情况,目前上海应该主要采取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以技术发展的基本方向为依据,以推动服务提供商的应用服务创新为重点,确定物联网的基本商业模式,以商业模式整合物联网产业链,以市场创造带动新一轮技术升级和网络建设。政府应重视和调动民间的力量,提供引导机制,将推动物联网发展的政策重心适时转移到鼓励和支持服务提供商开拓应用市场和开发商业模式上来。  相似文献   
2.
明代诗学"体制为先"观念之内涵及其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制为先”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重要的文学观念之一,历代均有广泛影响,而明代尤为重要,成为连接各种论争的一个焦点。其内涵大体包括四个方面:先体制后工拙,辨体不辨意,先守正后出奇,先体制后性情。本文认为,对“体制为先”观念与创作背景的考察,是理解明代诗学理论论争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体制为先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传统观念.许学夷<诗源辩体>的核心内容即为诗歌辨体批评,而"体制为先"是<诗源辩体>最基本的思想."体制为先"强调体制的重要性,重视艺术形式的规范要求,但其理论的对立面并不是性情、声气,"辩体"与"辩意"相对而言,许学夷反对的是以理学的思维方式来观照诗歌,故其评诗摒弃种种"辩意"的因素,以把握诗歌本体特征的辨体批评为中心.  相似文献   
4.
对<诗源辩体>清代流传不广的原因,研究者一般概括为两点:一是清人认为该书基本承袭严羽<沧浪诗话>的诗学观点,属复古派、格调派一类,故对<诗源辩体>评价不高、重视不够.二是作者身为布衣,<诗源辩体>的影响因而受到限制.笔者以为另有三个因素可加以考虑:第一,<诗源辩体>作为总集,选诗部分失传,影响了诗源辩体>的完整性;第二,<诗源辩体>的流传与乾隆年间的禁毁书有密切关系;第三,许学夷的诗人地位清代以来一直未得到确立,从而影响到<诗源辩体>的流传.  相似文献   
5.
“典型”是中国古代文体学最为重要的核心范畴之一。唐以后尤其是明清以来的文学“典型”批评日益凸显出来,这与文体辨析意识的逐渐加强密切相关。典型即正体,代表法度或规矩。重典型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重师古、讲师承相一致。在学习文学“典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是对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之一,而成为文学“典型”亦为历代作家的永恒理想。而典型的承传与知识统系的强调、典型的树立与主流话语的价值认同,其间的关联亦可寻得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旅游业是世界三大朝阳产业之一,是二十一世纪的主导性产业,无论在国内或国外都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同时,旅游业又是与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高度融合的产业,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存在着内在一致性.近二十年来,旅游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六朝的文学观念,无论诗赋乐府还是实用型文章都属于"文",都要讲究与文体要求相符的语言美,任昉的骈文即代表着梁代实用型骈体文的最高水平.由于文学观念的差异,历代对任昉骈文的评价分歧较多,主要集中于用典特点及其有无逸气两方面.明清时期有多家评论,但大多为评点式的,难免以偏概全.至现代学者刘师培、骆鸿凯,才较为全面、深刻和细致地分析和概括了任昉骈文的艺术特色与语言魅力.而当代学人对任昉骈文普遍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8.
汪泓  孙建平 《科学发展》2011,(12):47-69
基于上海郊区新城建设体制机制现状,分析新城建设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当前遇到的发展瓶颈,重点提出上海郊区新城建设中体制机制优化和完善的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该试点以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为原则,首先在10%的县(市、区)开展,以后逐步扩大并在全国普遍实施.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吉林省"新农保"试点工作启动实施至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及时跟踪发现问题,研究相应对策,才能确保...  相似文献   
10.
许学夷《诗源辨体》评议汪泓明代江阴布衣学者许学夷的《诗源辨体》,历来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拟就诗歌史观、审美标准及自觉的批评意识三方面,将《诗源辨体》(以下简称《辨体》)与严羽、胡应麟等名家理论进行比较,以期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通变”的诗歌史观对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