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沈建明  李廷  朱玉良 《职业》2016,(11):94-95
针对高职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厂中校课程的教学实践方法.本文论述了厂中校课程电子电气实训的四步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上市公司基本特征和证券市场资产重组行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浙江省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目标、原则和操作思路,可以作为政府部门、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联合中等剂量甲泼尼龙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NSI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确诊的NSIE患者,排除继发性肾脏疾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雷公藤多甙联合中等剂量甲泼尼龙),对照组(单用中等剂量甲泼尼龙),两组一般、对症等治疗相仿。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upro)、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共收集到51例合格病例,其中治疗组26例,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经治疗后随访观察,治疗组完全缓解率、总缓解率(57.7%,84.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2.0%,6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hupro均明显减少,Alb均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治疗后24hupr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增加,复发例数减少。结论雷公藤多甙联合中等剂量甲泼尼龙治疗NSIE可更显著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无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沈建明 《城市》2011,(9):92-98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越来越大,铁路在某些方面对城市规划和建设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如何处理好城市规划与铁路建设的关系,达到两者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6.
生产成本大幅提高条件下的企业转型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去年以来,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生产成本大幅上涨打破了原有的市场均衡。在新的均衡价格形成过程中,企业能否将大幅上涨的成本传导出去,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由于浙江大部分企业集中在低附加值产业或低端产业,人均附加值比较低,成本传导能力因此比较弱,导致许多企业陷于困境。如何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是浙江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最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38例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02年1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38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例,病理检查明确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后随机分为单纯治疗组(单用强的松治疗)和联合治疗组(在强的松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及百令胶囊),检测治疗前、后各组SCr、BUN、血钾、血浆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变化,明确治疗效果并长期随访,明确各组缓解后的复发率。结果治疗8周后,联合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显著降低、血浆白蛋白明显升高(P〈0.05),其肾病综合征缓解率明显优越于单纯治疗组(P〈0.05),随访分析发现肾病综合征复发率显著低于单纯治疗组,远期预后明显提高。结论厄贝沙坦联合百令胶囊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能更有效地提高疗效,降低复发,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分化机制探析沈建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协调和调节社会经济运作的手段和机制是市场和计划及二者的有机结合,即在国家有效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轴心作用来进行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调节的经济运行机制。市场经济是市场在整个社会经济运作和调节中发挥轴心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立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并从实践出发概括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规律,提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为该项工作的三个有机组成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0.
论总量分析框架的复归——马克思总量分析思想之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回顾经济分析的发展历程,作为纯理论争论,不外乎是两种分析方法的对立:一种是古典传统剩余理论的“社会关系”分析,另一种是新古典传统供求理论的“技术关系”分析。一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古典经济学始于英国的亚当·斯密。在1776年的《国富论》中,斯密运用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表明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动协调机制,随后李嘉图通过使用统一利润率的竞争规律和资本在各部门间的转投来说明这种古典一般均衡的实现机制。1867年《资本论》第1卷问世,在批判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马克思建立了一种新的总量理论体系来解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