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4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贺寿之辞自先秦始,至南宋蔚为大观,但多言富贵荣华,情感苍白。南宋词人方岳因为国为民屡遭构陷,仕途坎坷,他将身世之悲、家国之痛融入到类型多样的寿词创作之中。贺长官词展示了他奇特的艺术构思与创作才能,贺亲友词在真挚祝福中流淌出对现实人生的感悟,那记载生命历程的自寿词背后则是盛年难再、壮志成空的无奈。南山虽好而庙堂难离,种种复杂的情感汇集于他的寿词创作之中,使其作品展示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3.
作为中唐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柳宗元在寓言文学创作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寓言散文不仅揭露时弊、展现自我高洁人格操守、于嬉笑怒骂中表达对现实丑恶现象的不满,而且善于自我反思,表现出深刻的哲理意味。柳宗元寓言散文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对晚唐讽刺文学皮里阳秋的创作风格、以批判为主的思想内容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的文学大家,进入20世纪以来,学术界在温庭筠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老、中、青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使温庭筠生平中若干重要问题得以很大程度的凸显。但在温庭筠生年的研究问题上,由于史料记载不清,相互违乖,该问题的研究始终存在很大的争议,尚无明确的结论。鉴于此,笔者将各家之说综述如下,并简要分析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期有利于该问题研究的进一步开拓与深化。  相似文献   
5.
百韵五言长律 (排律 )诞生于唐代 ,在诗歌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不仅在唐代诗人五言排律创作的基础上增添了一种规模弘阔、能够如史诗般叙述而又保持了短律抒情特色的新体式 ,同时也引发了唐代及其后世百韵七言长律和百韵古诗的创作。宋元明清的百韵五言排律 ,虽然承载的内容有所不同 ,思想境界有高有低 ,但在力求开阖变化 ,错综恣肆 ,部伍森严 ,章法精密 ,表现大才华 ,展示大技巧上却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6.
沈文凡  周非非 《云梦学刊》2007,28(3):159-160
唐代文学历来是古代文学研究的重镇,相关各类文章著述一向纷繁浩淼,难以胜计。但细细推究起来,迄今为止,唐代大多数诗人的生平事迹仍然模糊不清,一些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等,其生平种种虽然还可称轮廓清晰有迹可查,而那些中小诗人则往往无人问津,相关论述偶有寥寥数语,也是有如浮光掠影一般,因此其生平行事更是模糊不清,有的则甚至是存在着种种谬误。  相似文献   
7.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这首千古名作《自遣》正是晚唐诗人罗隐所作。罗隐,科举生涯虽屡试不第,一生游离,但其胸怀济世之志,以锐利幽默的笔触、不畏权贵的品格和别树一帜的思想,成为了晚唐时期的代表性作家、思想家。不过由于传统文化与历史误会等因素,一直以来文史学家没有予其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对罗隐及唐末文学的研究不够全面、彻底,以致这个领域的学术研究比较欠缺。  相似文献   
8.
沈文凡  聂垚 《晋阳学刊》2012,(5):132-138
"杨家将"文学作品经历了近千年积淀,从早期的宋代话本、金院本、元杂剧,到明代杂剧、传奇、小说,再到清代戏曲,形成了大量文人创作与民间艺术的结晶,成为俗文学代表作。由于特定时代社会、历史、文化所囿,各个时代的"杨家将"文学作品接受史研究表现出时代性、专有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朱敦儒作为著名的南渡词人,其创作以“靖康之变”为时间断限,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前期之词清新俊爽,而后期之作则沉郁曲折。即便晚年为后人所称道的隐逸词也是在故作放旷的掩映下透露出悒郁难言的哀思。与人生经历相对应,其心路历程的曲线走向呈现出先扬后抑,春风得意的早年与郁郁而终的晚年之间形成巨大的反差,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一代士大夫的内心世界与精神层面,与之相偕应,艺术上也表现出来了这种内心世界与精神层面。  相似文献   
10.
晚清民国西北行记多层次展现了西北社会各界的优良精神风貌,在行记作者笔下,一些西北上层人物对于自身使命有自觉意识,对时代主潮持理解态度,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也能坚定维护。由于不少行记作者曾接受过现代文明的洗礼,他们注意发掘普通移民、欧美传教士、科教界优秀分子乃至红色革命者投身开发建设西北事业时所表现出的优良精神品格。在与西北普通民众的广泛接触中,行记作者被他们的淳朴善良与坚毅顽强打动,竭力发掘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富矿。行记作者万里远游,他们的笔记本身,也彰显了一类现代知识分子对于家国天下的使命担当以及所受到的精神淬炼与提升,证明了西北大地对于培育伟大民族精神和崭新时代精神,能起到重要作用。西北行记的精神书写,让行记文体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了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