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有关秋瑾的研究中,有几个问题很值得探讨。一、秋瑾与光复会和同盟会的关系1905年在东京成立的同盟会,是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三个组织两个方面(同盟会和光复会作为当时中国革命力量的两个方面)结成的思想上的联盟,而不是一个统一行动的组织,只能算是反帝力量的初步联合。秋瑾是先参加同盟会,后参加光复会的①。  相似文献   
2.
秋瑾牺牲于一九○七年农历六月初六日,这是无疑的。但是卒年究竟是几岁,至今传说不一。最早一个说秋瑾卒年三十三岁的,是她的挚友石门徐自华(寄尘)。但是她的说法并无稽考。据徐自华的《炉边琐忆》中提到:“璿卿之足岁未能确记,按其嫂氏言,当长余一岁。”可见她说的卒时“年仅三十有三”,亦未能确凿。“三十三”的由来,有一段故事。据当时报章披露,秋瑾的家人提到一九○五年秋瑾第一次从日本回国,曾回故乡绍兴。其嫂(秋(纟来)绩的妻子)为她算过一个命,说是“三十三是个大关,过了此关,必有富贵”。秋宗章也曾提及此事。实际上,“三十三,乱刀斩”,是命相术中一个公式,并不新鲜。秋宗章是秋瑾的弟弟,秋瑾牺牲时,犹未成年,对童年时的事情,大半听家人转述,他的追忆,似难依据。陶成章的《秋瑾传》,说她卒年是三十一岁,亦是一般类推,因为他也不相信“三十三”的说法。最可靠的是清廷绍兴府《大通学堂党案全卷》中的一份判决书,写着“王秋氏,大通学堂教员,二十九岁”。判决书不需要更改年岁,何况秋瑾的兄嫂都在当地,当不致有误。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