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图式(Schema),又译图型、范型、格局、构架,它是现代西方哲学、心理学等领域中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上,这个概念的最初历史形态,要追溯到康德。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提出了知性图式说。这一学说构成了他的认识论的骨干,同时,这也是他认识论体系的一个关节点。但是,在以往的康德研究中,人们对这个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的理论遗产及本世纪以来的传播实践中,关于社会形态理论是最有争议的课题之一。例如,如何解释人类历史所经历的复杂进化过程,这一过程同唯物史观关于五种社会形态的概括是否矛盾;社会形态划分中的所谓单线论和多线论的对立;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有关思想同列宁的思想是否矛盾,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矛盾等等。本文试图在综合近几年国内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上述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4.
论社会主义的科学与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主义理论史上 ,科学与价值是一直有争议的问题 ,特别是当代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论争中 ,制度社会主义与价值社会主义是争论的中心。社会主义除科学基础外 ,应该包含价值因素 ,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中都包含有价值因素。确认社会主义是科学与价值的统一 ,在今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对1848—1852年欧洲革命的总结,概括了这一时期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意识形态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者认为,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些生动的理论内容,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和继承.  相似文献   
6.
沈耕 《天府新论》2023,(3):58-6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列宁《哲学笔记》的贡献之一,是明确地提出了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同一”或“一致”的思想。但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和教学中将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的关系表述为同一或一致是不准确的。按照列宁提出这一命题的《哲学笔记》文本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的关系应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恰好相合”“同时发生”。这种相合与同时发生不是先验的,而是只有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运动过程中才会呈现和被把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