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少数民族教育的特色内容,双语教学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和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理论层面,双语教学必须以宪法规定的语言平等原则和公民自由理论为理念,指导制度设计和政策执行。在技术层面,培养合格的双语教学师资、增加双语教学资金投入和完善双语教材建设是保证双语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实现民族平等的宪法性制度保障机制。通过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来保障少数民族人权的实现,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贡山县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后续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在下一阶段工作中,应以统筹发展为其核心理念,协调推进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基础教育三个重点,强化干部工作作风、目标责任管理与项目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上级国家机关的民族法职责就是指《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确立的上级国家机关对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尊重和保障、支持和帮助的职责。在现实中,上级国家机关履行法定职责存在尊重和保障自治权不够、民族优惠政策执行不到位以及对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等问题。因此应提高上级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意识与能力,健全上级国家机关履责的监督机制并督促相关部门完善配套立法或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以保障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潘红祥 《兰州学刊》2005,1(2):180-182
利益分化是宪政产生和发展的源动力.中国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改革促成了我国社会结构向多元化方向转变.从利益分化和社会分层所要求的社会整合而言,中国宪政建设必将在社会主导价值的嬗变、共容协商制度的确立和公民政治参与的组织化三个方面完成转型.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学术界在民族区域自治的正当性、民族自治地方建置、自治机关民族化、自治权、民族法制建设等领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观点和建议,对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主流的法的价值理论是以"主-客"关系模式为认识论基础构建起来的主体性价值理论,该认识论固有的工具理性、抽象思维和静态思维的局限性使之不能充分合理地解释现实社会中的法的价值现象.因此应顺应社会多元,以"主-客-主"关系模式为认识论基础构建主体间性法的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8.
从系统理论角度分析,自治权的有效行使与其相关结构要素——自治权规则的科学性、行为主体素质品性和自治权行使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应通过进一步完善民族法制体系、提升执行主体责任意识、改革中央与地方分权模式和完善地方党委与自治机关的权力配置关系来促进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有效地行使自治权。  相似文献   
9.
从总体上讲,公民权利能否得到充分实现,除内在的主体性要素外,主要受到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个人和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好坏两个方面外在因素的制约。为有效解决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问题,中央政府赋予了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自主管理地方性事务的自治权,并明确要求中央或上级政府必须承担相应的帮助职责,从而构建了一个保障各级政府有效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促进公民权利实现能力提升的宪法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主流的法的价值理论是以“主一客”关系模式为认识论基础构建起来的主体性价值理论,该认识论固有的工具理性、抽象思维和静态思维的局限性使之不能充分合理地解释现实社会中的法的价值现象。因此应顺应社会多元,以“主一客一主”关系模式为认识论基础构建主体间性法的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