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根据老君庙油田M油藏顶部区的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生产历史,利用油田注水开发数值模拟软件研究其剩余油分布规律,在平面上和纵向上找到剩余油饱和度的相对富集区,提出了针对性的调整方案和选定新井井位,并预测其将来的开发生产动态,比较了开发效果;目前经生产实践证明此次数值模拟研究为该油田挖潜调整提供了科学的指导,达到了控水稳油的目的,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汉语字词的内涵依其本质含义,按照对象的同构性、相似性,向不同层面不断延伸,此过程体现了古人的类比思维。天人合一的观念扩展了同构思维的维度,其中,以人为中心的理念、重实用、重主观经验成为古人思维和话语方式的主要特征。作为同构思维的重要类型,生命之喻在古代文论中有集中的体现,从文章形态的外在结构和完整性到内在气韵的连贯统一,展示出一个由内而外的生命结构。此外,在同构、类比的思维背景下,诸多传统概念显示出既形象又抽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韩愈在不同场合表现出儒者与文人两种身份的矛盾或一致,并通过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互相拼合,塑造出一个完整的士大夫形象。韩愈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之间的矛盾产生于不同空间、场合自我表达的需要。韩愈激切外露的个性使得他没有从个人心性到外在言行全方位地展示儒者角色,而他强烈的表达欲望则将诸多看似不协调的因素统一起来。韩愈处于中唐儒学与诗歌发展的交汇点上,他的身份自塑揭示了古代士大夫的角色组合模式和创作形态,其身份认同也成为后世士人的典型代表和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5.
文论范畴"脉"的引入和衍生与中医学、堪舆学的脉络理论密切相关,其文化内涵与文学本质规律相契合,成为"脉"论衍生的前提。古人在对文学创作、鉴赏进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逐渐把握文学本质规律,这是"脉"论产生的内因,而古人比类取象的思维模式是其外因。"脉"生发出诸多派生范畴,其中"气脉"、"血脉"等从其他领域引入,"语脉"、"句脉"等由自身生发而来。它们的内涵延伸到文学作品的内在气韵的融通,意义、事理的连贯,以及字句的勾连等多个层面,体现出其描述对象的丰富性,蕴含了古人的文学创作观念。文论话语的经验性和随意性使得范畴边界模糊,但每个派生范畴都具有各自的意义偏向,这反映出范畴间的相互关系,也成为探究"脉"论衍生模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由"永"到"",再到""、"衇"、"脈"、"脉",这是"脉"字发展的基本线索。"脉"是""加注意符而成,""由自然界取象而来,其本义为水之衺流别。伴随着古人对人体结构机能的认识与古代医学的发展,"脉"的涵义逐渐丰富,并促进了人体经脉理论的形成。其分流衺行的本义逐渐消退,而血气运行的连贯性这层含义愈发突出。此外,人体经脉理论的形成影响到人们对大自然的看法,堪舆学的形成与发展,使得"脉"的涵义及其运用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