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燕筠 《晋阳学刊》2005,(6):121-122
2005年是山西文化建设富有意义的一年:随着“华夏文明看山西”文化艺术和旅游等经济活动的深入开展,山西省凭借本土文化成功敲开了京、沪、粤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文化市场大门,树立了良好的文化形象。值得提出的是,“华夏文化看山西”活动的重要项目——话剧《立秋》的成功演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有力的宣传了山西晋商文化。在北京等地举行的话剧《立秋》研讨会上,国内知名专家高度评价《立秋》一剧:认为《立秋》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是难得一见的精品。在中国话剧普遍不景气的今天,《立秋》…  相似文献   
2.
燕筠 《晋阳学刊》2001,(5):101-105
由于历史的及编导人员创作认识上的原因,不少"主旋律"影视剧具有概念化倾向,收视状况不尽如人意.如何摆脱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桎梏?<生死抉择>与<一代廉吏于成龙>为"主旋律"影视剧的成功创作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的先行者——《林兰香》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兰香》是一部长期以来不受重视甚至不为人知的小说,但它在小说史上实有多方面价值并占有重要地位,是《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的重要转折点。此书写贵族大家庭生活,写耿朗及其五位妻妾的纠葛离合,写知识女性的感情生活、精神痛苦和人生悲剧,最后“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在审美情趣、典雅风格、悲剧意蕴乃至创意上,都对曹雪芹起先导作用、启示作用。本文从小说发展史的整体脉络来把握《林兰香》,着力分析其艺术成就、审美价值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山西电影的繁荣,植根于山西文学的传统与发展。依附于文学的滋养,山西电影形成“主旋律”式的创作风格与特色,山西的电影工作者坚执于此,在建国以来的文艺发展中长期代表着全国的“主旋律”创作方向。从文学到影视,不同文艺样式的转换使它们在发展中双向关照,引领山西文艺走向辉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