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9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代文学在继承北宋文学方面与南宋同,但取向不同。苏学北盛是以女真统治文化为主导的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双向交流的产物,优势互补对金代文学雄健特色的形成作用重大。苏学北盛对于了解金人在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中的文化心理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无遗山自29岁至31岁所作的十几首诗词进行了编年考订,或纠正前人讹误,或编订前人所未及,并及遗山移居嵩山的时限和与王革、雷渊、移刺缓等交游诸问题。  相似文献   
3.
遗山甲戌南渡问题小考狄宝心遗山甲戌南渡问题,各谱或以犹疑之辞解之,或以为有误,颇相抵牾,今据遗山诗文略为考之。李《谱》谓《天井关》“二十年前走大梁”乃往汴试,“当时尘土困名场”则指是次举试不遇。缪《谱》把李释“当时尘土困名场”理解为甲戌赴汴时之意绪,...  相似文献   
4.
元好问《萧轩杨公墓碑》补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好问全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卷二十二《萧轩杨公墓碑》一文,由于系从《金石萃编》补入,而原本残缺甚多,以至不能标点,遂有难读不解之憾。今以《全集》为底本,据《四库全书·还山遗稿》附录中所载元好问《杨府君墓碑铭》补缺校异,以期再版时完璧。补文用园括号(),异文用方括号[]。  相似文献   
5.
元遗山金亡后所作20余首诗的具体写作时间,李光廷《广元遗山年谱》和缪钺《元遗山年谱汇纂》或未编年,或编年有误。笔者于从事《元遗山诗集编年校注》的工作中,根据新发见的史料及研读文本所得,对上述两谱中相关内容的阙误作了清理、辨析、补充和订正,并提出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狄宝心 《晋阳学刊》2008,(2):122-122
刘从益字云卿,浑源人。精于经学,工诗,有《蓬门集》,人《金史·文艺传》。 关于刘从益的卒年,其子刘祁《归潜志》卷九云:“正大初,先君由叶令召人翰林。诸公皆集于余家,畴春旱有雨,诸公喜而共赋诗……后月馀,先君以疾不起,赵(秉文)以‘天悭’为诗谶云。”元好问《中州集·刘从益传》亦言其由叶令“人授应奉翰林文字。逾月,以疾卒”。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来的元好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好问的诗、词、文及文学理论等,都代表了金元文学的最高成就,为研究者所注目。20世纪以来,元好问研究取得前所未有的进展,从研究成果的数量和研究方法、评价角度等方面综合考察,可分为三个阶段:一、20世纪初至40年代;二、50至70年代;三、80年代至今。  相似文献   
8.
<正> 公元1233年正月,在蒙古大军围困汴京,金哀宗出奔归德,城中久无所食,民情汹汹,背死求生之际,西面元帅崔立以救一城生灵为由,率兵入尚书省,杀二执政,举汴京降蒙古。崔立党人欲为其立碑歌功颂德,胁迫在京文士王若虚、刘祁等人撰写了功德碑。后崔立被杀,名臭万年,中原文士对附逆颂功的撰碑者议论纷纷,尤其对积极参与督促撰文的元遗山表示不满,公开写出诗词讥讽①,碑文的撰稿人刘祁特撰长文对遗山狠加攻击,竭力为己推卸责任。②为此,  相似文献   
9.
《元好问全集》点校之失误除因形近、音近而讹及衍、脱、倒等外,主要体现在对原文的理解和校勘目标、措施等方面,尤其是只列异文,不根究是非,遂导致偏离元著原貌之失。今将前40卷之失误作穷尽性网罗订正,这对《元好问全集》及《全元文》《全辽金文》之元好问文将来修订时力求为学界提供最接近元著原貌的文本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元遗山诗集首次进行全面系统校勘的是施国祁。其得处在于径改原本正文的讹误,省却了读者的翻检之劳;其失处在于替作者改正错误,求是不求真,有悖于元诗原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