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5篇
综合类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妙好词笺>在南宋词传播链中,处于承上启下、"扬波传响"的关键一环.它的两位编撰者,在审美价值取向、人生遭遇和政治同情等方面,都与词作者、编选者有着极为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
设若从批评家的认知结构和职业取向来考察,历来的文学批评和批评家主要有以下三类:学者型批评、作家型批评、专门家或职业批评家的批评。三类批评之中,显然不应低估后者在批评史上的中坚作用。著名批评史家郭绍虞说过,文学批评发展到“为批评的批评”的产生,“才发挥了批评的力量,文学批评的意义和价值就在这一点。”(《中国文学批评史》第1—2页)例如我国以笺疏派、诗话派、评点派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学发展的顽强生命力和内驱力 ,尤在于永不停滞的艺术创新。真正意义的创作活动 ,增添和开拓出崭新的审美领域而使固有的文学殿堂更丰满更壮观 ,又由于使人的内在心灵能够体验到这种新领域从而得以丰富发展和提升人自身。现代人才学认为 ,人的智能主要有再现型、发现型和创造型三种 ,文学智能应该是兼有发现和创造两种类型 ,而以后者为主导的构成模式。不善于创造和发现 ,充其量是一位写家而不配称为作家。坚持艺术首创精神 ,用独树一帜的创作实践展示自己非凡个性和才华 ,是文学创…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天津文学的一个重要收获是“津味”写作。“津味”的酿造 ,首推冯骥才。他在 80年代中期发表了“津味”醇厚的《神鞭》和《三寸金莲》,并产生较大反响。后来 ,他又写出长篇小说《阴阳八卦》、《俗世奇人》。冯骥才之外 ,倾其全力经营“津味”写作的作家 ,就是林希了。自 80年代末起 ,林希潜心于天津历史题材的创作 ,迄今已出版多部长篇和 4 0余部中篇小说。他的小说大都取材于清末民初至抗战胜利前后的旧天津 ,内容主要为三个层面 :一是家族系列 ,包括长篇《买办之家》、《金枝玉叶》、《桃儿杏儿》及中篇《小的儿》、《蛐蛐四爷》等 …  相似文献   
5.
王之望 《江淮论坛》2004,(4):140-142
如果说曾国藩提出的"古文四象"说属于风格审美分类的范畴,那么,他提出的"八字诀"则是对风格美之本质特征的概括."八字诀"中的"雄、直、怪、丽",是阳刚之美的特质"茹、远、洁、适",则是阴柔之美的审美特点."八字诀"从美学和审美心理学的高度,极大丰富完善了桐城派的风格理论体系,开拓深化了人们的审美视野,虽然还不能说己达到科学的高度,却毕竟是审美认识上的进步,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进行审美鉴赏和价值判断."四象说"与"八字诀"的提出,不仅把桐城派刚柔学说推进到新的学理层面,也是对整个中国古典文艺理论批评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曾指出:“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03页)世间一切具体事物都是由极其复杂的若干不同层次、不同因子构成的统一体。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和方法是从事物的最小单位入手,深入解剖其内部构造,进而获得对该事物系统而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莲坡诗话》为天津诗人查为仁撰,收入丁福保辑《清诗话》,内容甚为丰富,述人品诗,清词丽句,言简意赅,博雅允恰,实乃清《诗话》之翘楚。它以随笔体形式,记述了天津诗人与上流社会名士的大量文事活动,具有重要的文化史料价值。在诗文赏评中,渗透着自己独特的诗歌审美观、价值观,反对诗坛的形式主义、复古主义风气,主张“独出性灵”,倡导独创精神,推尊清新自然、不假雕饰的诗风,取向“淡而弥永”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十分重视批评在文艺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批评的武器不能丢”是坚持杜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的需要,是贯彻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的需要,是繁荣文艺生产的需要。在同文艺事业中各种错误倾向的斗争中,邓小平还提出了终极标准、政治标准和具体标准,以及社会主义文艺批评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9.
《诗品》研究的重要成果——读《钟嵘诗品评论》王之望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论专著,被尊为诗话之祖。它“思深而意远”,揭示了诗歌创作的一些重要规律,与其同时代的另一部“体大而虑周”、“笼罩群言”的文论巨著《文心雕龙》,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地位和...  相似文献   
10.
王之望 《河北学刊》2007,27(6):126-130
《红旗谱》的经济描写,迄今未有人将它作为独立系统的文学现象加以评估。本文以大量实证史料和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时代经济背景与作品经济描写相对照,论述作品经济描写的真实性、科学性、丰富性及艺术成就,进而揭示经济描写在整个作品中的重要意义和"立篇之本"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