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祝英台考     
祝英台最初不是人名而是祭祀的神坛之名,"祝英台读书处"则是读识国山碑的指路牌;词(曲)祝英台近之"近"是"接近"之近,不是"近词"、"慢词"之"近";"碧藓(鲜)庵"实为"碧藓岩",即刻有"祝英台读书处"的巨岩;江苏宜兴的"祝英台读书处"是孕育梁祝故事的母亲石。  相似文献   
2.
梁祝戏曲故事渊远流长,在梁祝戏曲中,祝英台大胆追求幸福与爱情的行为具有女权主义精神,本文试从女权的压制与张扬、“女追男”的故事情节、“女扮男妆”女权主义的彰显、“化蝶”的象征性意义等方面分析女权主义精神在梁祝戏曲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卷四十六《清商曲辞》中,收录了《华山畿二十五首》,讲述的是华山女子对南徐士子以死回报真情的故事。编者曾引《古今乐录》为注,曰:“《华山畿》者,宋少帝时懊恼一曲,亦变曲也。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悦之无因,  相似文献   
4.
《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牛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等民间传说流传久远、影响较大。这类故事中,主角均为并不追求轰轰烈烈生活的普通百姓,而非“才子佳人”,多出现地位高、出身优越的女子主动追求男子的情节,但二人共同生活的美景并不长久,均以幻想的“团圆”作结等,这些共性特征折射出下层平民的爱情旨趣。  相似文献   
5.
梁山伯考     
王宁邦 《江海学刊》2012,(4):198-204
关于梁祝传说中的主要人物梁山伯的身份,历来说法不同,揆诸史实,梁山伯的原型极有可能为梁武帝萧衍。梁武帝死后所葬地修陵,位于丹阳胡桥镇,传说中的梁山伯亦多有死后葬于胡桥镇的说法;宁波梁圣君庙碑记所载"梁王祠"以及梁山伯能够祈得雨水等记载,均与梁武帝有关;宁波梁祝庙中供奉的神奇人物沙老元帅其原型当为梁武帝部将陈庆之。因此,世上不存在真正的梁山伯墓。梁武帝被附会成梁山伯与孙皓封禅建立的山神庙(梁山伯庙)被后人改作"梁王祠"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关联并非偶然,祝英台(地名)与梁武帝的郊坛因地理关系,容易被联系在一起,也为梁祝同学读书的传说提供了土壤。梁山伯原型的特殊身份可以解释梁祝传说中一些争论不休的问题,如揭开了传说中的祝英台为何是会稽上虞人的身世之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