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9篇
综合类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宇信 《殷都学刊》2008,29(1):35-38,44
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龙”是与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进程密切相关的。古史传说时代的“五帝”们,不但与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为华夏民族的形成与融合、发展做出了贡献。历史所形成的矢志不移地追求精神、诚信厚德、移风易俗和追求社会和谐的“龙德”,既是华夏民族的精神,也是炎黄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关于殷墟甲骨文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墟甲骨文,是商朝后期(公元前14——公元前11世纪)王室占卜记事之遗物。自1899年发现、购藏迄今,八十五年来出土十五万片左右。由于我国古代典籍中有关商代的记载较少,所以殷墟甲骨文成了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3.
王宇信 《殷都学刊》2004,(4):108-110
《甲骨学通论》用韩语译成并将在韩国出版 ,我感到非常高兴。我高兴的理由 ,是因为甲骨文这个中华民族很古老的文字 ,从 1 899年被发现长达 90多年以来 ,通过中国和外国学者的共同努力与探索 ,甲骨学已成为有很丰富的研究资料和规律严密的专门学问。谁要了解并研究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 ,谁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甲骨学知识。所以甲骨文不仅在中国有不少的爱好者和研究者 ,甚至在世界 ,例如日本、加拿大、英国、美国、德国、瑞士、新加坡、韩国、意大利等国家 ,也有不少的学者为了研究甲骨学而投入自己一生的精力并且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可以说甲骨…  相似文献   
4.
胡厚宣先生1911年12月20日出生在河北省望都县一个中等人家。他父亲曾考中清末秀才,民国后在天津教家馆,收入不高。他家中兄弟姐妹较多,土地又少,在清贫的生活中度过了家乡的十年。但艰苦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奋发向上的性格。他十岁离家到保定读书,小学毕业后,考入河北保定培德中学第一班,每年都名列榜首,学习成绩优异,深受国文老师缪钺先生的赏识。中学毕业以后,因胡厚宣先生品学兼优,母校以每年二百银元奖学金,资助他读完了北京大学预科(二年)和本科(四年)的六年学业。北京大学毕业后,被选入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1899年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是我国近代学术史上的重大事件。迄至目前,九十年来共出土甲骨文15万片以上。诚如胡厚宣先生所言:这么多甲骨,“每片平均,就以十字计算,已经是一百六、七十万言了。在这短短的50年间,从前孔子所叹为文献难征的商代的直接史料,  相似文献   
6.
王宇信先生《甲骨学通论》一书,共十六章,书后并有《甲骨学大事记》、《著录目》等四个附录和例图六十三页,全书四十二万字。周谷城题签,胡厚宣、李学勤二先生分别为该书写了序,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刊现将该书第一章《绪论》发表。  相似文献   
7.
正甲骨学大师董作宾1949年去台湾以后,曾在《甲骨学六十年》(1959年)中无比感伤地说:"展望世界,甲骨之前途至为暗淡","今日环顾宇内,则此学颇冷落"。虽然如此,一些外国学者把发展甲骨学的希望寄托于留在大陆的学生胡厚宣身上。日本著名学者佐藤武敏教授说,虽然董氏去了台湾,"然而中共方面可以胡厚宣氏为代表,可能会后是中共方面甲骨文研究最有希望的人"。而胡厚宣先生果然不负众望,他在甲骨学五十年  相似文献   
8.
序《殷墟花东H3卜辞主人“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宇信 《殷都学刊》2008,29(3):152-154
1991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殷墟花园庄东地有重大甲骨发现,这就是编号H3的一个甲骨窖藏坑,集中出土了甲骨1583版,其中有刻辞的689版,而且大版和较完整的卜甲不在少数。如此之多的甲骨集中出土,是继1936年YH127坑和1973年小屯南地甲骨发现以来的第三次重大发现。而花园庄东地H3所出卜辞,是目前发现内容最重要、数量最大的“非王卜辞”。特别是此坑甲骨材料单纯、完整,  相似文献   
9.
2010年7月出版的《安阳殷墟小屯建筑遗存》①,公布了1981年在小屯村东钻探发现埋藏地下的整体布局呈"凹"字形3座大型排房式建筑基址的全部材料,是自1988年11月至1996年春陆续进行发掘以来,终于把丁组建筑群的大小不一的5座建筑基址发掘完毕的重大考古新收获。这组建筑基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殷墟的首次发现,并立即引起学术界的极大重视,为殷墟上世纪30年代发掘的53座宗庙基址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组科学性强的考古学标本。  相似文献   
10.
自1899年殷墟甲骨文被王懿荣鉴定并作为珍贵文物而有意识收藏以来①,迄今已经经历了100个年头。作为中国和世界文化艺术珍品的甲骨文,自它被发现之日起,就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瞩目。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蕴藏在这些"断烂朝报"中的古代社会奥秘被逐一"发掘"出来,从而使"文献不足"的商代历史研究柳暗花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今天的甲骨学,已是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形成了严密的规律并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课题的一门成熟学科,并和语言学和汉语史、历史学、考古学、古代科学技术史研究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科②,是一门"国际性"的学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