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国内学界对美国十七世纪的女性文学关注不够。本文简要介绍了十七世纪美国女性文学的主要作家,她们的代表作品和创作体裁,揭示了她们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并肯定了其对美国文学特别是美国女性文学所做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FDI技术溢出可以促进东道国技术进步、生产率提高、经济增长,但也能降低内资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产出率.通过对FDI技术溢出正负效应的对比分析,基于山西FDI发展现状,研究了影响山西FDI技术溢出的因素,并指出应通过改善招商引资政策、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策略,以扩大山西FDI技术溢出正效应,降低其产生的负效应,从而达到实现山西科技进步、提高引资效率和质量、促进山西经济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关注人类本性和行为的愚蠢及其对自身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是愚人文学产生和存在的基础。美国的愚人文学由讽刺人类本性和行为的愚蠢到揭示现、当代人类的“无归属感”和“死亡”结局 ,其主题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研究这些愚人文学作品 ,对于从人性的角度揭示人类境遇的规律具有一定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我重建”主题是贯穿美国作家亨利·米勒众多作品的一根主线.为了实现这一追求,米勒采用了包括超现实主义在内的多种叙事策略.超现实主义把欲望、幻想、梦幻和潜意识视作现实的一部分,致力于将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融为一体,构建一个超现实的世界,以帮助个人摆脱传统的束缚.米勒对超现实主义美学的运用经历了自发到自觉的过程.通过作品中为数众多的超现实隐喻即超现实意象,米勒很好地诠释了他对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感受与理解,在一个新的维度上将现实世界与奇特的内在自我连在一起,从而实现了自我表达和自我重建.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分析美国黑人文学各个阶段的主要小说入手,以时间为序,结合美国的历史背景,揭示美国黑人小说主题由血泪史到抗议再到自省的嬗变过程,并兼及其艺术手法由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从天堂到地狱——论乌托邦文学在英国的发展与嬗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托邦文学是一种描绘理想政治体制和生活方式的文学。像其他国家的类似范畴文学一样,英国的乌托邦文学经历了乌托邦、讽刺乌托邦和反乌托邦的发展,与之相适应,其艺术手法也经历了写实、反讽和讽喻的演变。这种发展和嬗变不但丰富了乌托邦文学的内容和形式,而且也为揭示社会的变迁及其在人类心灵上的折光提供了形象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享利.米勒是一位与海明威和福克纳齐名的小说大家,然而他的作品只是从1993年才开始陆续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最早介绍米勒的施咸荣探讨了米勒所受的褒贬及其生平、自传文体和他对后来作家的影响。袁洪庚从颠覆西方文明的主题思想和怪异独特的写作风格论述了米勒的创作特点。杨恒达主张把米勒看作西方现代文明的批判者和自我的重建者并试图找出米勒重建自我的内在心理原因。孙萍更多关注文本,指出米勒在现实中寻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并向读者揭示了他"爱心慈父"的一面。然而,与国外的米勒研究相比,国内对这位小说大家的研究大大滞后,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篇生平介绍和对《北回归线》的评论外,米勒的大部分长、中篇小说都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界的重大缺失。  相似文献   
8.
亨利·米勒的作品如天马行空,但自始至终贯穿着自我追寻和自我重建的主题.他所采用的艺术形式,比如碎片化、自动写作、污秽的语言、女性形象、阳具意识等,都紧紧围绕这一主题.米勒追求自我和重建自我的努力正反映了现代人在自我饱受威胁、分裂和萎缩之后所经历的奥德赛之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