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2.
目前学术界忽视《仪礼经传通解》的编者按语,导致朱子礼学思想的研究停滞不前。事实上,编者按语在数量与内容方面均证明其在《仪礼经传通解》的研究,乃至于朱子礼学思想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从辨析编者按语的标准入手,通过统计获知《仪礼经传通解》的编者按语共有1013条;另一方面,从编者按语的内容入手,通过逐条归类获得了朱子编者按语有校勘文献、考辨注疏与礼仪、说明编撰体例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罗含是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中国的地志、山水游记及佛学思想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晋书》罗含本传记载了罗含的三则民间传说内容,即吞彩鸟、白雀栖官舍、兰菊盛开迎致仕,这些传说的意象来源于罗氏在先秦时期的发展历史与文化内涵,浓缩了南方君子文化的深刻内涵,其影响力的根源在于罗含具有内圣外王之材,并落实于具体实践当中,树立了士大夫为人处事的新典范。   相似文献   
4.
屈原思想中存在儒家、法家、道家思想成分,这已为大多数学者承认,但是屈原法治思想部分却最被忽视,研究最不深入,据于此,讨论屈原法治思想将从屈原时代的法治思想特点出发,以屈原辞为依据,探索屈原法治思想的来源应是齐法家学派。  相似文献   
5.
6.
朱子以"《易》本为卜筮之书"观念来解读《周易》卦爻辞,形成以复古为创新及跨越王弼注、孔颖达疏的高峰,上接汉代易学,溯及先秦易学,运用易象数学注解《周易》,获得易学史第三个里程碑的评价。其意义在于朱熹以此观念为中介追述作易者内在忧患意识,强化趋利避害的思想于内圣外王的意义,完成了朱子易学思想体系建设过程。  相似文献   
7.
文学与图像关系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现有语图关系理论是立足于西方文化,并不适合解释中国文化中的文学与图像关系.作为中国群经之首的《周易》由卦象决定了卦爻辞,并且决定了卦爻辞再阐释的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中国文学也是由图像产生语言文辞,并且决定文辞意义的再生和接受过程.  相似文献   
8.
9.
朱子学派的礼图传统深刻影响了宋、元、明、清各朝的礼学发展轨迹,而杨复《仪礼图》是其代表性作品。张惠言《仪礼图》是在吸收杨复《仪礼图》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成果,成为中国传统礼图的高峰之作。张惠言《仪礼图》继承了杨复《仪礼图》立足朱子学派遵循《仪礼》的传统,但张惠言《仪礼图》着重于实用性,而杨复《仪礼图》着力于解读《仪礼》文献,两者之作图目的不同。张惠言《仪礼图》细化与完善了杨复《仪礼图》所建构的礼图体系。两者之异同根源于各自的时代文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