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尽可能地趋利避害。要深刻认识我国绿色意识的欠缺和环保与贸易方面法律协调的不足,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完善相关的贸易与环境立法,在WTO框架下,建立我们自己的绿色贸易壁垒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前,云南省高等教育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两年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招生规模两年翻了近一番,但与全国东中部地区,甚至是西部地区的大部分省份相比,都表现出发展缓慢的特征.高等教育规模小,办学效益低下,学生生源差,教师水平有限,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这些均严重的影响了我省高级人才的培养,严重制约着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终制约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发展阶段,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将继续发挥其独特价值,包括:是实现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整体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是高校学生全面个性成长的有效平台。当前,应准确认识学生资助面临的新挑战,如,经费有限性与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推动工作精准度与覆盖面的双重要求,深化工作规范化及育人性的双重要求。为助力高校学生资助高质量发展,建议继续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树立育人核心理念、推动多元主体参与。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现实产物。“第一个结合”推进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化,“第二个结合”推进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道路选择,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提供了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接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独特的理论优势和文化优势。“两个结合”视角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发展模式、发展经验和发展成果上取得了重大成就,证伪了西方现代化的唯一性,总结出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宝贵经验,推进实现中华文明的自新,创造了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5.
云南与周边国家边贸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地处中国的大西南,与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接壤,与这些周边国家接壤的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云南的边贸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云南的边境贸易具有悠久的历史,云南曾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近二十多年以来,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云南凭借区位与资源优势也走在中国西南开放的前沿,大力发展和改善同周边国家的关系,边贸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民法律意识的落后,不仅影响了农村法治化的进程,而且也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进。从整体而言,我国农村法律意识滞后于城市。而曾经为我国的解放和独立做出过巨大牺牲的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农民又面临着经济发展和法律意识的更加滞后。因此,必须在引导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探索多种有效途径提高农民法律意识,促进农村和谐社会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7.
社会工作和法律都肩负着改善社会的使命。随着我国社会工作介入越来越多的案件,各种社会问题也逐渐凸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断寻找法律作为支撑点。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也促进了社会工作的有序进行。社会工作与法律之间关系越来越紧密。只有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才会使两个领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也才能更好地改善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学校、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的作用,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劳动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丰富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劳动观聚焦劳动主体、劳动和谐、劳动价值、劳动精神四重维度,回答了“由谁劳动”“如何助推和谐劳动”“为何劳动”“如何引导正确劳动”四个基本问题。学习领会习近平劳动观对指导新时代劳动实践和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这是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后,又一次对教育强国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强国建设。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教育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以人民满意为宗旨。不断满足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待;保障人民有更多的教育获得感。以协同发展为推手。协同推进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发展;协同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发展。以教育改革为发展动力。坚守教育质量;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改革教育方式,从“灌输填鸭”向“自主学习”转变;优化教育环境。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习近平关于教育强国重要论述为指导,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推进教育强国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