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下半叶,中国大门被西方列强打开以后,清政府陆续向国外派遣了使团、外交官、留学生等,并于1887年通过考试选拔了12名素质较好的中青年官员,分5组派赴欧亚、南北美洲等20余国游历考察,时间长达2年,各组旅程几乎均在10万里以上.  相似文献   
2.
晚清国人走向世界的一次盛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中国人走向世界早已是极为普通平常的事情了,可是在100多年前,主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中国人,特别是官员、文人,简直是凤毛麟角,少得可怜!而1887年清政府派遣游历使的壮举却成了一段被湮没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年五月七日的《苏报》上,刊登了一条京师大学堂学生“鸣钟上堂”,举行拒俄集会的新闻。这场发生在七十五年前京师大学堂里的轰轰烈烈的抗俄斗争,就是北京大学历史上的第一次爱国学生运动。这次运动是由于沙俄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引起的。自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沙皇俄国已经掠夺了中国东北、西北边疆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领土。但是贪得无厌的老沙皇还想进一步吞并整个东北三省。据俄国陆军大臣库罗巴特金供认:“我们皇上的脑袋中有宏大的计划:为俄国夺取满洲(即东北),把朝鲜并入俄国,还想把西藏并入本国……”。一九○○年,沙俄趁参加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之机,悍然出动了十七万侵略军,由沙皇尼古拉二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笔者主持国家清史工程有关清代中日关系史的研究项目,与课题组的成员一起,查阅了大量中日文档案及文献资料,力图发掘新资料,对有清一代中日关系史进行一些新的探索.本文着重对清代初年中日关系史的开端问题作以新的探研.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一百年前京师大学堂从酝酿、倡议到筹办、创立的历史过程,论述初名京师大学堂的北京大学,为什么是戊戌维新和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产物,并考证京师大学堂创办和开学的具体经过和日期  相似文献   
6.
从1895年策划广州起义失败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这15年间孙中山先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海外度过的。其中时间最长的是日本,辛亥前进出日本十余次,居住5年多。其次是南洋(包括今东南亚的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也进出多次,居住4年左右。日本和南洋成为孙中山和中国革命党人进行革命活动最重要的两个海外基地,对辛亥革命的发动起了重大的作用。本文试图以世界眼光和亚洲视角,从历史事实出发,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于孙中山辛亥前在日本和南洋的革命活动,作一番初步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与北京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与北京大学王晓秋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生前就深受北京大学师生的敬仰和爱戴。1924年3月5日的《北京大学日刊》上公布了一次饶有趣味的民意测验结果,这是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习会在北大二十五周年校庆纪念日对北大学生作的民意调查。问卷的第六题是:“...  相似文献   
8.
以往对清末立宪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京外各省及海外的立宪派士绅,实际上当时在北京政坛上也活跃着一股京城立宪派势力。本文以汪荣宝等人的活动为中心,论述京城立宪派的构成与代表人物,其活动特色和影响,以及他们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应变态度。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为了祖国的独立、民主、繁荣、富强,曾历尽千辛万苦,不惜流血牺牲,前仆后继地向西方寻找真理,摸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尽管这些努力都遭到了失败,但却起到了进步的历史作用,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为中国革命的胜利铺下了一块块基石。太平太国革命正是这个漫长而又艰难的历程中可歌可泣的一章。  相似文献   
10.
晚清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次盛举:1887年海外游历使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887年清政府通过考试选拔,派遣12名游历使分赴世界四大洲二十多个国家进行为期两年的游历考察。游历使们撰写了几十种外国调查研究报告和海外游记。这是19世纪80年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次盛举,对中国人认识世界、学习西方、推动改革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都有一定积极意义,可是国内至今尚未见对此事的专题研究。本文根据各种游历使著述及档案、报刊、日记等史料,对其进行初步的见证,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