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体论"是ontology的译名,但这个译名并不能全面揭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特征。在中文语境中,第一哲学体系本身就包含了本体论和存在论两个层次的内容。对于古代哲学来说,本体论指的是追问世界本原的哲学形态;对于现代哲学来说,本体论既可以指称"本体论承诺"意义上的理论前提,也可以指称现代自然哲学。文章追溯了本体论的原始意义,提出了同时使用"本体论"和"存在论"两个译名来翻译的观点,并在这样的基础上对本体论在现代语境中的多重含义进行了概括,对于理解现代自然哲学的目标以及界定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在为自然内在价值辩护的同时,却无法为保护自然的人之道德主体性提供正当理由.生态现象学以意向性理论为依据,主张要恢复人的道德主体性地位,人的目光就必须回到生活世界中去看待自然.生态现象学不仅完善了整体论的生态自然观,而且在承认自然固有价值的条件下,能够充分说明人的道德主体合理性.生态现象学在自然观、价值论、方法论方面已经不同于生态伦理学,它已经成为一门新的生态哲学.  相似文献   
3.
现代西方哲学的生存论转向不是偶然的,而是和西方人对理性的追求密切相关。从古希腊开始,西方世界建立起了以孤独个体为特征的理性形象。这种形象随着科学的产生,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存在论基础。生存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西方社会要告别理性,而是意味着追问理性生活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对理性产生和衰落过程的追溯表明,理性发展的内在逻辑即追求一种可以解释的合理性生活。生存论的出现表明,西方人开始认识到现实存在对人的理性存在的在先性,从而企图从现实出发重构一条走向理性生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