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5篇
统计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279年底和280年初,西晋大军浩浩荡荡顺江而下,一路势如破竹,直取吴都建业,一举灭吴,顺利地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吴军所以不堪一击,晋军进兵所以顺利,这固然与孙皓的腐朽残暴统治分不开(这是人们所熟知的),而这又与晋初大臣、征南大将军羊姑的努力分不开(这是鲜为人知的),本文试就此进行初浅的探讨。羊姑,字叔子.泰山南城人。出身于官宦之家,“世吏二千石”。曹魏末年,官至中领军“入直殿中”。①晋初,任尚书右仆射、卫将军,参与机要。从269年始都督荆州诸军事,出镇襄阳,长达十年。在此后的政治生涯中,羊枯便以…  相似文献   
2.
外贸出口企业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防范履约风险的措施是 :首先 ,应在合同中订立不可抗力条款以防范风险的发生 ;其次 ,还应投保卖方利益险和出口信用险以弥补因买方拒付、拒收给出口企业造成的损失。另外 ,出口企业在与外商签约时尽力争取对己有利的CIF贸易术语成交和信用证结算方式支付 ,以此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3.
王素香 《理论界》2005,(12):179-180
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羊祜对灭吴大业所作的贡献。羊祜精心经营南夏,为灭吴打下坚实的群众、物质基础;做细致的边民工作,取信吴人;帮助晋武帝树立伐吴必胜信心;知人善任,为灭吴做好组织准备。  相似文献   
4.
史学界通常认为,西晋“八王之乱”是因晋武帝实行分封制所致,此说欠妥.分封制只是导致这场皇族为争夺政权而展开的前后十六年战乱的诸因素之一,既不是主要原因,更不是唯一原因;战乱的根源在于晋武帝没有选好接班人,晋惠帝的昏愚无能,是导致“八王之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伴★理论探讨★《江苏统计》1999.1关于贸易、餐饮业调查方法改革□文/汤以伦王素香张京荣随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市场体系的构造逐步完善和规范,贸易、餐饮业统计工作地位也日益显著。由于种种原因,原有的调查方法显然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但是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王素香 《理论界》2012,(5):93-94
北宋养官空前绝后。耗费巨资打造了叠床架屋式的庞大臃肿的官僚机构,行政效率低下、牵制推诿成风。高薪也没能养廉,鱼肉侵夺百姓事件不断,农民起义频发。疏于监管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  相似文献   
7.
晋武帝司马炎的昏朽为历史上所罕见。他在即位后大搞分封,终酿成八王之乱;生活上极其腐朽,以致不理朝政;在官员的任用上,任人唯亲而又赏罚不明;在军国大事的决策上,听信谗言且拒纳忠良。他的昏朽统治埋下了西晋短命的祸根,最终葬送了来之不易的统一局面。  相似文献   
8.
王素香 《理论界》2005,(8):92-92,45
和谐社会是千百年来人类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春秋战国之际的平民思想家墨子,把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描写为:贫富相济、尊重关爱,反对掠夺与战争;尚贤与能,公平竞争;节用爱财,合理利用有限的财富资源。这反映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社会的理解和渴望。然而,在剥削阶级社会里,墨子笔下的和谐社会只能是一种空想,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渴望的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9.
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人主北方,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分裂割据时期。在十六国政权中有十三个(三凉、三燕、三秦、两越、夏、成汉)政权是由少数民族——五胡(匈奴、揭、鲜卑、氏、羌)建立的。这些政权存在的时间有长短、统治区域有大小、统治手段有差异,且之间相互攻伐争战不已。那么这些胡族政权的统治具有哪些主要特点呢?本文试就此加以简单论述。1、经济方面实行封建剥削,发展农业生产。尽管这些民族原来自身发展水平不高、汉化程度不深,但统治中原地区以后,处于封建经济的汪洋大海包围之中,又从巩固自身统治着眼,他们不得不放弃本…  相似文献   
10.
中外历史上和谐社会思想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素香 《江汉论坛》2005,13(10):94-96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古今中外的思想史上早已有之,它寄托了无数志士仁人对心目中美好和谐社会的憧憬和向往,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