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良虎 《理论界》2007,2(3):39-40
村民自治是村民选举村委会依法民主管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农村社区制度。村民自治制度是新时期思想解放、经济改革和治理体制相应调整的产物。它不仅具有重要的民主政治意义,而且显示着民主化路径实际选择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安村村委会"组合竞选"观察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良虎 《社会》2003,(4):34-35
2002年5月中旬,村民委员会“组合竞选制”创始人辛秋水教授,在安徽省人大和阜阳市有关领导同志的陪同下,来到文化扶 贫开展区阜阳市颍上县王岗镇考察指导当地的村委会“组合竞选”情况。 2002年5月17日(星期五)睛 上午,辛秋水教授从阜阳乘车来到颖上县王岗镇。刚吃过午饭,辛老顾不得旅途疲劳,就向镇干部了解试点村的情况。镇党委崔书记说,“按照省选举办法和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三系统耦合模型,测算人口年龄结构、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三系统耦合协调度。测算结果显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三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但总体呈逐年上升态势。为进一步揭示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形成动因,通过考察人口年龄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两两组合的两系统耦合协调对三系统耦合协调的影响,采用空间重心模型分析各两系统的空间匹配程度,发现由于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两系统的空间匹配程度增加,逐步凸显了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对三系统耦合协调的支撑作用;而人口年龄结构-产业结构两系统空间配置效率的下降阻碍了其对三系统耦合协调支撑作用。厘清了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形成的动因,并为提高其耦合协调度水平提供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王良虎 《理论界》2004,(1):16-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乡村干部和普通农民的政治素质,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引起了理论界学术界的关注和思考。此法何以有如此魅力,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一石激起千层浪”,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呢?无疑,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第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全面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村组法》规定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村委会是村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用法律形式将四大民主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这种基层民主形…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一贯高度重视工作效率。他不仅身体力行、模范实践,而且系统论述了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作用、根本出路和方法造径。形成了系统的工作效率观。学习和领会邓小平关于提高工作效率的论述,对于在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进行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池州市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的调查,我们发现,历经六届村委会选举,农村民主选举从形式到实质内容、从观念到具体运作,获得了实质性的进步.民主选举已成为乡村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的"生长点"和田野希望.必须及时总结换届选举经验,加强和完善选举的制度安排,科学规范和指引选举操作,把村委会换届选举扎扎实实地进行下去,切实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和谐乡村.  相似文献   
7.
“组合竞选制”是安徽省社科院辛秋水教授1989年在岳西县莲云乡腾云村首创的村民直选“村官”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由村民自由推选村委会主任候选人,由村委会主任候选人分别提名其组合竞选的村委会班子人选,然后通过村民选举大会投票选定村委会主任和委员。经过反复试验、多年总结和积累,形成了关于村委会“组合竞选”的一套具体思考的理论和简便易行的操作程序。笔者2002年5月中旬在文化扶贫实验区颖上县王岗镇通过全程参与的方式观察了新安村村委会的“组合竞选”。①以下笔者试图以新安村的选举为例,考察和分析“组合竞选制”的实际运行…  相似文献   
8.
在企业市场化、建立现代市场委托—代理关系的过程中 ,我国企业仍然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建立以集体主义为主导的企业文化。这不仅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决定 ,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3-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协调度,并将其作为两类产业协调发展的度量指标;从理论论证与实证检验两个方面分析两类产业协调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尚处于初级协调阶段,还未能实现阶段的跨越;两类产业的协调发展通过提高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水平两条渠道,进而提升经济增长动力;两类产业的协调发展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水平效应”具有负向影响,但对经济增长的“增长效应”与“绿色效应”产生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