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9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王艾 《管理科学文摘》2012,(21):182-184
随着社会化媒体其不断发展,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危机,因此对于社会化媒体的发展状况和功能的进一步研究从而构建对社会化媒体的监督模式,不仅有利于对其非规范行为进行管理,而且有利于实现社会化媒体的持续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理据"既可指整个语言的理据性(广义的理据),也可指具体语词的语音和语义最初结合的动因(狭义的理据)。理据性和任意性是共同支配语言的两条同等重要的原则。内部形式是居于复合体内部的微结构,要考察它就需要把它转换成内部形式的展现形式。复合词以其内部形式提供出比单纯词更加丰富的潜台词信息。词有词义,也必有理据,复合词还有内部形式,所以仅仅注意词本身的音义(外部形式)是不够的,只有将此三者作通盘的考虑,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才可以做出完整的全面的考察。理据和内部形式呈因果关系。内部形式是词义的承载形式,内部形式属于物质范畴,而词义属于意念范畴。理据不仅可以破解不直观内部形式,而且还可以深化对直观内部形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关于语词的内部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形式是合成符号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和 ,理据则是语言符号发生、发展的动因 ,二者应该区分开来。内部形式的生成是一个历时的现象 ,它在词汇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现代汉语是一种内部形式非常发达的语言  相似文献   
4.
汉语成句标准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通行语法著作关于“句子”的定义不下几十种,归纳起来,主要有“意思完整”和“有一定的语调”两个方面的内容。“意思完整”经常与语法结构纠葛在一起。传统的认识是,在一般情况下,主谓俱全的完整的语法结构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而事实是完整的意思并不完全依赖句子的显性成分来表现。人们交际时往往借助特定的语境,略去冗余,在语言里即表现为省略  相似文献   
5.
对语法偏误的研究是语法研究的重要方面。针对目前评判病句标准混乱的状况,本文对现代汉语病句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进行了扼要而穷尽的理论推导,分别对正面的唯句法句、唯语义句、唯语用句和反面的句法病句、语义病句、语用病句进行了归纳分析,指出句法标准(选择规则)、语义标准只是句子成立的基本标准,而语用标准才是句子成立的终极标准。  相似文献   
6.
白字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和语文原因。在古今汉语中,积存着很多的白字或通假字,这使许多白字复合词的内部形式造成扭曲和破损,给语言交际带来诸多不便。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不应该总是被动地确认之,而应该解放思想,对白字尤其是现代白字进行干预和纠正,使语言文字朝着科学化、理性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著名的相似理论对相似思维在语言创造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了比较简要的论述,并就汉语复合词的相似造词原理进行了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汉语复合词是在古代单音词的基础上产生的。复合词具有很强的组合能力、聚合能力和语义干涉造词能力。它不但以其巨大的能产性弥补了造词史上的不足,而且完全满足了现在和将来的造词需求。  相似文献   
9.
在语言的规范化发展的大框架内,部分个人言语变体有可能得以延伸和扩散,从无序转化为有序,最终取得合法地位,完成习非成是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关于殷夫的生年考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九○九年说"的由来 1927年秋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德文补习科就读的殷夫,在1928年1月,看到了当时太阳社出版的<太阳月刊>创刊号,心情很是激动,就检出年前"四·一二"政变中被捕时在狱中写的长诗<在死神未到之前>,署名任夫,投寄<太阳月刊>编辑部,并附上一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