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四庫全书总目》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最后而且最巨大的一部官修目录,但不是传統的封建政府的藏书目录。本文試图根据纂修《四庫全书总目》的政治目的和时代背景,闡明乾隆帝为什么要做这一工作的原因,并依次說明《四庫全书总目》的纂修过程、內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問題。  相似文献   
2.
一、纂修《永乐大典》的社会时代背景纂修《永乐大典》的直接起因是:明成祖朱棣在1402年篡夺了他的侄儿对明王朝的统治权,恐怕全国人民,尤其是知识分子不服,为了笼络他们,便在1403年(永乐元年)开始了《永乐大典》的纂修工作。由于他想广泛的进行笼络知识分子并夸耀文治,所以他对于这一纂修的内容,企图越丰富越好,卷帙的数目越能超越前人越好。  相似文献   
3.
王应麟(1223—1296年)字伯厚,号深宁,浙江鄞人,是我国著名的类书编纂家兼目录学家。他的遗著有三十一种,七百多卷。其中有目录著作两种:《汉书艺文志考证》十卷,《玉海》二百卷,内有《艺文》二十八卷。《玉海·艺文》在我国古代目录中不但保存了丰富的目录参考资料,更重要的是它的编纂方法和其它目录有些不同,反映着一种向主题目录过渡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