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6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文系中国古典文学教研室自11月13日至27日进行了三次关于文学发展规律問题的讨论。 在討論当中,主要有两种意見。一种意見認为:現实主义文学和反現实主义文学的  相似文献   
2.
《诗序》作于何人,迄今仍是争论未休的问题。我主张为汉初人毛公所作。《文史》第十六辑刊香港学者朱冠华先生大文,针对拙作提出异议。朱先生以为《诗序》当作于子夏。然细读朱文,觉得并没有提出任何较有力的证据足以驳倒拙文,所以其论点我至今还不能放弃。非但如此,我觉得朱先生在立论上仍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下面提出来,请朱先生赐教。  相似文献   
3.
朱其铠主编的《全本新注〈聊斋志异〉》是一本好书,但在注释方面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文章对注释方面存在的问题,逐一提出了补正意见,并提出了若干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关于屈原被疏后的经历(包括被放逐的次数、时间、地点)和水死的时间问题,当前学术界的说法尚存在着分歧。本文想以《九章》为主,结合《史记·屈原列传》等史料的记载,对此问题作一点新的探讨,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一、先谈谈《九章》的问题 《九章》是直接反映屈原生平几个关键时刻行踪的重要作品,对研究诗人的经历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但是,在运用《九章》来推断屈原的生平时,还有两个很重要的问题有待弄清,这就是:(一)《九章》是否全部是屈原的作品;(二)《九章》究竟创作于什么年代。  相似文献   
5.
如何理解《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一诗,学术界曾发生过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这首诗写的是妇人思夫,还是女子盼嫁。争论的结局,似乎是前一种主张获得了胜利。所以今天解释这首诗,几乎形成众口一词一边倒的局面。例如马茂元《古诗十九首探索》说:  相似文献   
6.
《离骚》"求女"的象征意义前后有所不同。前四次"求女"喻求贤,但每次所求之贤又有区别;后一次"求女"喻求君。前后喻指的转变,则由于诗人所处地位的不同。前者立足于国内-为国求贤,而后者立足于国外-为己求主。转变的契机在去国远逝。  相似文献   
7.
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为国家培养出合格人才的大问题。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思想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要为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环境,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江泽民语)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在这一精神的指引下,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总结新经验,创造新方法,不断解决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努力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子,是摆在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8.
毛主席提出的革命現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結合的創作原則,正如周揚同志所說:“这是对全部文学历史的經驗的科学概括,是根据当前时代的特点和需要而提出来的一項十分正确的主張,应当成为我們全体文艺工作者共同奋斗的方向。”(《新民歌开拓了詩歌的新道路》)因此,它不仅对指导当前創作有划时代的偉大意义,卽对我們研究古典文学当中的創作方法,也給了极重要的启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這一原則对于过去曾經重視不够,且存在模糊認識的积极浪漫主义(以下簡称浪漫主义)的研究,給了尤其明确的提示,不仅帮助我們澄清了概念上的混乱,而且糾正了过去对这一問題研究中存在的片面的思想方法。在全国第三次文代大会上,周揚同志和茅盾同志  相似文献   
9.
10.
《鲍参军集》中有一篇著名的乐府诗《梅花落》: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