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张仲谋教授的新著《宋词欣赏教程》作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立项建设精品教材”,近期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既是教材建设的新成果,也是宋词研究的新收获。从教材角度来看,该书具有三大特点:一、科学性与系统性在长期的研究与教学实践中,张仲谋教授一直关注宋词领域的研究动态,及时吸收新的前沿研究成果。从《宋词欣赏教程》可以看出他对近三十年间出版的词学著作和宋词研究论著高度熟悉,并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整合文献,充分吸收了最新成果。如在第一章《体制与格律》中,就吸收了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施蛰存《词学名词释义》、王力《汉语诗律学》等书中的一些概念与表述;关于词的体式与分类,还借鉴了任半塘先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所著,如今已成罕见之本的《词曲通义》。在第二章“发展与分期”中借鉴了近年来新出版的王兆鹏《唐宋词史论》中的提法。另外在一些数据与文字意象的分析方面,还使用了南京师范大学开发研制的《全宋词》计算机检索系统。在该教材第八章《阅读与欣赏》中,作者以简明扼要的语言介绍了《全宋词》等17种词籍,《词话丛编》及其他6种词话、14种现代词学论著和3种工具书。这是一个学习与研究宋词的“书目答问”,对于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指示门径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历代近二千名词人占籍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从唐宋词史的发展演进来看,词的创作中心存在着自西北向东南的迁徙过程;从词人的空间分布来看,词的创作中心主要集中在东南一带,尤其是苏南、浙西、上海一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三点结论性认识:(1)词是一种生态价较低的狭生性文体形式,在选择生存的文化环境时,它比其他任何文体都具有更强的偏嗜与别择性.(2)词肇始于西北而定居于东南,是词的文体个性与东南文化环境双向选择的结果.(3)东南文化既为词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与环境,也对词的艺术个性形成了潜在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王靖懿 《阴山学刊》2004,17(5):42-46
白居易和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典范意义.由于"东坡"之名来自白居易以及东坡对自己"似乐天"的一再标榜,后人在论及二者关系时多从"似"处着眼.白苏二人固有许多相似之处,然而东坡在慕乐天、学乐天的同时,更鲜明地表现出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东坡对乐天的接受与继承明显地表现出"取貌遗神"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苏轼在人格追求、生命实践和艺术创作等方面表现出儒道禅三家思想交融互通的特点。在一定的现实环境和时代背景中,"心"是儒道禅与苏轼思想相融通的契合点,而在"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有为而作"与"不能不为"几对范畴的表现上,苏轼明显呈现出儒道禅三家思想的融通与超越。  相似文献   
5.
《全明词》及《全明词补编》收录词作24373首,使用668种词调,其中常用词调有57种,自创调103种。一方面,通过对明词用调情况的数据统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明代词坛绝非全为《花》、《草》所笼罩;明代自创调未能推广;明人作词在词调的选择上趋于集中而于小令尤为擅长。另一方面,将明词用调情况与宋词相比较,则可见明人选择词调的倾向性与宋人极为接近,而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所变化,主要表现为词调使用率排名的波动、部分词调使用领域的特定化以及对同一词调新旧体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