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盛兴于隋唐时期的类书编撰之风,对皎然诗学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一是日趋精密的类书编排体制,对皎然先分类后以事例佐之的编排方式有深远影响.二是唐代兴起的秀句类书,为将秀句与诗文批评的进一步结合起了催化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皎然诗学的秀句批评方法.三是与文学批评史中一致声讨齐梁文学的情况相反,唐代编修的类书对齐梁文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些类书的大规模流行和普及,对于深化和扩大齐梁文学和文风的影响无疑具有推动作用,从而影响了皎然的齐梁文学观.四是《韵海镜源》的编纂并不是单纯的学术活动,编书的过程同时就是诗歌创作与讨论的盛会,这样的盛会为皎然诗学的成熟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但更重要的是,《韵海镜源》的内容本身对皎然诗学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青海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自古就有"三江源"之美称。三江源文化,是生活在青海地区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积累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三江源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意蕴绵长,特色独具。数千年的历史沧桑、多元化的宗教传统、各呈异彩的民族地域文化。正因为此,探索三江源文化之奥秘,梳理三江源文化之源流,归纳三江源文化之特征,任务艰巨,难度之大是可以想见的。  相似文献   
3.
甘生统 《学术交流》2024,(3):170-180
现存的苏轼海外诗文集有十多个版本。这些版本根据流传情况大致可分为“居儋录”和“海外集”两系。一般以为,前者的首本为陈荣选编《苏文忠公居儋录》,后者为樊庶编《苏文忠公海外集》。戴熺编《宋苏文忠公海外集》进入研究视野后,改变了这种认识。该本编于陈本后樊本前,是联通“居儋录”系与“海外集”系的中间桥梁。该本保存了陈本的很多面貌,同时又作为底本影响了樊本,在苏轼海外诗文保存及海外传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甘生统 《求是学刊》2016,(3):123-130
皎然和陈子昂的诗学分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所面临的时代任务不同。陈子昂处在高宗、武后时期,此期文坛的主要使命是批评齐梁文风,倡导汉魏传统;皎然活跃于大历时期,此期作家的主要任务则是通过多种途径的创新来实现对盛唐的超越。二是诗歌理想不同。陈子昂所重的是慷慨悲壮、雄浑激昂的阳刚之美,皎然则恰好相反。三是诗道观不同。皎然重视诗歌艺术规律的探讨,陈子昂则更注重对诗歌内容的关切。四是两人的文学史观及研究文学史的方法不同。皎然的文学史观继承了刘勰等人的辩证思想而又做了进一步发展,主张变中有复,方法上主张论代和论人的统一;陈子昂则主张复多变少,方法上更着眼于整体,对个体的多样性顾及较少。这些分歧是皎然批评陈子昂的主要原因,也是皎然建立其诗学体系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皎然所提的“诗教”不同于儒家所谓“诗教”,而他是教人如何写诗之意。而他教人写诗亦并非为了参加科考,主要是借对诗美、诗境之体悟,以实现更好地证心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文学体裁的赋与作为书籍体式的类书,虽然分属于不同领域,产生于不同时代,但两者在功能、题材、体例等方面有着天然联系。中晚唐时期的私修类书与律赋,在上述联系的基础上,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两者在科举考试这一相同的背景下出现,有着相似的生成机制和政治教化功能,也正因为如此,此期的私修类书对律赋的体制特点、理论主张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学界评价皎然时,大多以为皎然对建安文学持贬抑态度,实际上,皎然是追慕建安文学的,这在他的高逸观、对谢灵运的评价,以及在他自己的创作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他对建安文学的批评性意见,是建立在客观、公正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8.
甘生统 《阴山学刊》2010,23(2):39-46
皎然所提的"诗教"不同于儒家所谓"诗教",而是教人如何写诗之意。这层意义在字里行间及编排体例上都有充分表现。他教人写诗并非是为了参加科考,主要是借对诗美、诗境之体悟,实现更好地证心之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