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不仅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最大障碍和硬约束。为实现到2020年全面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就要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为重点,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推动绿色发展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以及政府与市场的协作关系,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来完善绿色发展治理体系,实施创新驱动、构建绿色生产方式不断推动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节能产业、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以及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使经济变"绿"。加快推进绿色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基于此,本组专题对绿色发展的机制创新及企业绿色生产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对绿色发展研究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本质,人与人的关系主导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不但需要一种全新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制度设计上安排好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这对于进一步厘清各种环境伦理观点,探索重构环境伦理的出路,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有效整合各种社会关系,正确认识当前人民内部比较突出的经济利益矛盾,寻找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协调经济利益矛盾的机制,促进各种社会力量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政策机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6.
权利贫困既是弱势群体的本质特征,也是造成弱势群体日益被边缘化和固化的根本原因。权利弱化还是当前社会不同群体“非竞争型弱势化”的主要原因。为此,建构以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的制度和法律规范,赋予社会弱势群体更多的社会权利争发展机会,使其利益表达、利益博弈、利益获取合法有序,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和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权益。是实现社会包容与和谐的有效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西方环境伦理思想在经历了世界观、历史观向伦理哲学和价值原则的创立与批判,走向了具有普遍意义上的崇尚个体生存和发展的自然价值观。不论是传统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还是现代人类中心论,以及各种非人类中心主义,都没有超越机械自然观和主客二分的二元论哲学基础和功利主义、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因此,要解决和消除环境主义的理论困境,就必须以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把自然共同体和社会.业同体结合起来,把人置于区域共同体内,重建人和自然界的价值论地位。  相似文献   
8.
田文富 《中州学刊》2006,(4):138-140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当代环境伦理的核心内容,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整合各种环境伦理价值的科学合理成分,发挥环境伦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效能,以新型环境伦理价值观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9.
田文富 《理论界》2006,(9):158-159
当代环境伦理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在价值上存在着一致性。立足科学发展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际,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整合环境伦理的各个流派,实现环境伦理的观念和理论创新,突出其应用性和实践性,构建中国环境伦理体系,为和谐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环境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