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的社会活动是有目的性的,德育也不例外。德育的终极目的主要在于对被教育者合乎需要的行为取向的预期,即德育的目的在于激励,这里主要指精神激励。激励是对合目的行为的驱动以及对不合目的行为的抑止,德育的激励旨趣则包括现时态的激励施动和未来时态激励机制的构建两个方面,从德育研究的历史脉络来看,德育激励理念具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信仰激励的发生机制及其权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来津 《人文杂志》2003,1(1):143-148
作为一种精神资源 ,信仰始终影响着人的行为模式和人格特征。信仰激励是对信仰发生作用样态的描述 ,指信仰对人之行为选择的干预和影响 ,包括对符合信仰规范 (教义 )行为的驱动和有违信仰规范行为的抑止。信仰激励的质和量预示着信仰者的虔诚度和行为度。那么 ,信仰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本文对信仰激励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为了提高信仰激励的有效性 ,本文引入权变理论作为分析工具 ,对信仰激励进行权变分析 ,从而进一步说明信仰激励的适用规律  相似文献   
3.
从中部地区实行知识产权合作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制定中部地区知识产权战略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人的社会活动是有目的性的,德育也不例外。德育的终极目的主要在于对被教育者合乎需要的行为取向的预期,即德育的目的在于激励,这里主要指精神激励。激励是对合目的行为的驱动以及对不合目的行为的抑止,德育的激励旨趣则包括现时态的激励施动和未来时态激励机制的构建两个方面,从德育研究的历史脉络来看,德育激励理念具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知识产权法的激励功能及其发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法作为一种独特的法律规范对知识创新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知识产权的开发、转化及保护程度将更为典型地体现当代科技行为主体之间的博弈特质.文章从知识产权法对知识创造主体的公平感知、行为强化、成就期望等角度探讨了知识产权法的激励功能及其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6.
政府维护公民权利是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也是责任政府的重要标志。政府作为公共权力享有者和社会事务管理者,是维护公民权利的关键力量。我国政府维护公民权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也存在政府维护公民权利责任缺失、公民维权难的现象,政府有必要重新审视和认真履行维护公民权利责任。从未来向度来看,政府必须认清维护公民权利责任的重要性,引导公民正确维护权利,完善维护公民权利的责任机制,建立政府机构维权联动机制,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维权。  相似文献   
7.
知识产权法作为一种独特的法律规范对知识创新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知识产权的开发、转化及保护程度将更为典型地体现当代科技行为主体之间的博弈特质。文章从知识产权法对知识创造主体的公平感知、行为强化、成就期望等角度探讨了知识产权法的激励功能及其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8.
申来津 《东岳论丛》2003,24(5):58-61
道德是人类文明和社会秩序的根基,道德激励是对道德发生作用样态的描述,意味着道德对人的行为选择的干预和影响,包括对社会预期行为的驱动和对违背社会道德规范行为的抑止,道德的激励功能体现了道德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是具有终极意义的功能形态。  相似文献   
9.
彭文晓  申来津 《学术论坛》2005,42(12):185-189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培养人必须以科学的人性观为基础。教育应在秉承人性、涵养人性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人生观照。现代人性观认为,人性是其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有机统一,因此,教育的人生观照主要体现为教育的生命关怀、现实关怀和精神关怀。教育现实关怀在学校教育中的恶性膨胀,导致学校教育人生观照的失衡。实现教育生命关怀、现实关怀和精神关怀的互动、和谐,是中国学校教育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法治政府的人本理念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来津  叶敏 《学术论坛》2007,30(6):67-69
法治政府的实质是强调法治政府建设必须秉承人本理念,即强调法治政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政府一切行为必须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把人的自由、尊严和权利的实现放在最高的地位,作为终结的价值来追求。人本理念要求法治政府建设必须认真对待人性,必须尊重和保护人的尊严和权利,必须尊重和保护公民的个人利益。我国应当走“政府推进型”的法治道路,由此也预示了我国法治政府的未来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