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中部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呈现出发展水平低于东部,发展速度慢于西部的“塌陷”态势。针对这一情况,中央把中部崛起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提出来。中部地区要发展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而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对中部地区的经济社会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得出其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战后资本主义发生了新的变化,通过对其新变化原因的探析,得出当代资本主义的诸多自我调节和改良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制度性质、基本矛盾和危机趋势,而是在新的基础上积累和加深了它的基本矛盾,从而得出其新变化的实质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键场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以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以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加强城郊农民教育是城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城郊农民的增收,有利于实现城郊农民的市民化,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完全融入城市社会之中的新型农民。但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山西省城郊农民的教育存在着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教育内容方法针对性较差、教育投入保障不力等问题。对此,应建立健全城郊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机制,注重职业教育内容的实用性与教育形式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5.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理论界掀起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热潮.无论中国的革命历史还是建设实践都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在厘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二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进行阐述; 从学理支撑、语言表达、普及方式、实践结合等四个方面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资本主义通过不断学习和吸收社会主义的因素和思想,使其出现诸多新变化.那么,对资本主义的再认识,是具有很强现实针对性的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告诉人们,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导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是客观真理.但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基本矛盾,这个事实本身并不会自然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生态农业思想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农村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时,回顾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生态农业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生态农业思想的主要内容,追问马克思的生态农业思想的实质,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而且可以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农村的生态危机问题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中山西省农民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是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三农问题"的破解也在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民教育的进一步加强,是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改变农村面貌、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所在。针对全国特别是山西农村劳动力文化技能素质较低,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现状,必须加大政府对农民教育的资金投入,大力发展以义务教育为主的农村教育,同时整合农民教育资源创建多样有实效的教育形式,帮助农民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主体 ,其个性在受到校园文化影响的同时亦对校园文化产生着巨大的能动作用。他们个性的独特性突出了校园文化的特征 ,他们个性的差异性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 ,他们个性的活跃性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学校各个方面的协调配合。在高校校园文化中应注意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以统领多元的校园文化思潮;重视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使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建立一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服务队伍;形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真正促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