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10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 (一) 《红楼梦》的价值究竟在哪里?是个见仁见智、颇费“红学家”们评章的问题。不过,归根结蒂,《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它的价值首先应该用文学的标准衡量。那些从中看到“淫”、看到  相似文献   
2.
<正> 一《红楼梦》是一个多面体:它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出种种不同的分析,得出许多不同的结论。《红楼梦》的中心和重心在写大观园的“女儿世界”。我们将作品中宁、荣二府的作者略为写出的男人们活动的世界划分在外,单从大观园女儿世界的整体来看的话,可以划成下列的四个不同的生活圈子:以贾母、王夫  相似文献   
3.
<正> 一《红楼梦》好象有越讨论越胡涂的趋势,竟发生了连“红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红楼梦》本身是否属于“红学”研究的范围,也有了怀疑和争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有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是:研  相似文献   
4.
白盾 《江淮论坛》2003,(1):142-147
本文认为"红魇"的造成--由于中国文化<春秋>求微言大义的传统,把红楼梦当作谜猜;二由于脂本、程本两种不同性质的书长期缠夹不清;三由于红学家往往杂有非文学、非科学的想法,缺乏一颗正常的读者的心,故产生种种误解、层层纷乱,形成了"越研究越糊涂"的"红魇".本文指出摒除上述干扰,见怪不怪,出以平常心,正常心阅读,"红魇"会自然消除的.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八十回的内在矛盾──兼论曹雪芹的创作危机白盾一、《红楼梦》八十回的矛盾现象在《红楼梦》八十回原著中出现了这样的矛盾现象:一方面,作为作品结构的中心情节宝黛爱情、钗黛对立的悲剧冲突中,作者写出了钗黛二人在这场爱情角逐中不可共存的严峻局势。黛玉...  相似文献   
6.
程、高续成《红楼梦》的不世功勋白盾程、高的《红楼梦》后40回究竟是:“补”或“撰”这样学术性的论题,须在新资料出现后方可作出界定,且留待后人评说。它作为《红楼梦》一个整体构成的有机部分,就可知程、高的后40回续书不是纯补足性质的“续作”,而是对八十回...  相似文献   
7.
一 源自黄帝:“拟帝王”立场 老子思想达到的深度与高度,在先秦诸子中独步鳌头。排除老子学说后来发生的多义与歧义——这在中外学术史上是常见的现象——究其主观目的、动机而言,如《艺文志》所说,乃“人君南面之术”。老子所说的“自然”、“无为”、“虚静”、“不争”,似是一种“避世”的“隐士”哲学,实则为“侯王”谋求“取天下”的方术。老子说:“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能守之,万物将自宾。”他又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第三十七章)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当前红学研究中不少人误入歧途的现状,重评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深入地讨论了其所取得的学术成就,高度肯定了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第一次用文学、美学和哲学的观点系统地研究《红楼梦》的态度、方法和方向,并着重指出,王国维从文学、美学的视角切入,排除掉种种“红外线”式的谬误,抓住了它的根本性特征,在今天来说,依然是高屋建瓴、胜人一筹的。  相似文献   
9.
一鲁迅先生在一九一八年八月二十日《致许寿裳》信中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在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日作的《小杂感》中又说:“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更值得注意的是:《故事新编》里最后作的三篇历史小说,其中有两篇:一是《出关》、一是《起死》,均作于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一为讽刺老子的“徒托空言,大而无当”;一为嘲笑庄子的“认真不象认真,玩耍不象玩耍”。鲁迅在这两个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和“南华真人”的“祖师爷”的鼻梁上,不敬地抹了几笔白粉。  相似文献   
10.
一部被贬高论扭曲的《红楼梦》版本白盾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红楼梦》(以下简称“艺本”)是一部被贬高论扭曲的版本。十多年来,印刷多次,遍及全国,影响极大,至今尚未改版。对此,本人以为有必要进行一番探讨,并期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