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是一个由传播理论本身到运用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并产生新的理论成果的过程。从李大钊、瞿秋白到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经历了一个由表层到内里、由理论传播到创新运用的思想历程。  相似文献   
2.
终其一生,海德格尔都是行走在通往形而上学本质的存在之"思"路中,对他来说,这一思之路乃是通往存在的现象学之路:通过现象学还原,返回到存在的源初含义未曾被遮蔽的古希腊思想的开端;通过现象学解构,重新阐释由柏拉图发端的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史,以获得关于存在问题的源始经验;通过现象学建构,在新的地基上寻求一种解说存在意义的新境域,从而为我们开启一条通达形而上学本质的"林中路"。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的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切入口上经历了一个从启蒙到革命的逻辑演进过程。不论是渐进式的启蒙还是急促式的革命,其目的都只是为实现现代化寻找一个合适的切入口。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才能正确地看待启蒙、革命和现代化的关系,从而避免理论界各种无谓的争论。  相似文献   
4.
"家族相似"理论是维特根斯坦瓦解本质主义思想桎梏的关键.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站在本质主义的立场上对此进行了批评和反批评.本质主义者的"本质性是相似性的前提"这一观点是不成立的.所谓本质,对不同的人可能会展现出不同的样式,本质主义由其既有的思想框架而导致了剥离式的追问,最终将自己陷入虚无的恐慌.并且,"家族相似"并非不能用于认识事物,若仅将其局限在澄清本质论和意象论这一用法之内,实际上也是一种本质主义的认定,它的用法应是丰富的.最后,"家族相似"的界限是由使用它的语言游戏划出的,它本身并不存在什么界限,它自然地在使用中存在,不会脱离其参考系,更不会导向虚无.  相似文献   
5.
从"究竟为什么存在者存在而无反倒不在"这一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出发,海德格尔将对形而上学本质的切问归之为追问存在(无)的问题.作为虚无的存在通过对存在者整体的超越,其本质特征体现为一种先验的境域.这种先验性特征要求我们放弃传统形而上学"是什么"的发问,重新寻找到一条崭露"存在本身"的本己的现象学之"如何是"的发问方式,从而在存在本身的澄明中去呈现形而上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自然法思想在古希腊罗马时期有着极为复杂的理论谱系,通过追踪其历史演进过程,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自然法学家都是从对宇宙生成变化之理的"自然"追问出发,以期发现其中所蕴涵的超越人类合法权威之上的自然法则,并将这些法则看成是有待我们追求和实现的正义原则。由此,对正义的追寻成为古希腊罗马时期自然法思想探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在海德格尔那里,"克服形而上学"并不是要摧毁形而上学,其根本动机乃是要通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努力寻求一种解说存在意义的新境域,从而得以在新的地基上重新经验形而上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她们以批判传统学科中的性别歧视作为突破口,进而成为推动学科发展的建设性力量,对传统学科主题范围的扩大与重建作出了贡献,而它的发展和它独特的认知方式也构成了对学术界中一些旧有权威及其影响的挑战。明确的目的与责任、改变旧的知识生产模式、坚持真理多元论和包容尽可能多的变量是女性主义学术研究成果的主要特性。  相似文献   
9.
在海德格尔那里,“克服形而上学”并不是要摧毁形而上学,其根本动机乃是要通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努力寻求一种解说存在意义的新境域,从而得以在新的地基上重新经验形而上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以其独特的哲学史观,通过对尼采"五个主标题"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梳理来阐述尼采的"哲学基本学说",把尼采归结为最后一位形而上学家。海德格尔认为,尼采哲学的完成使哲学进入到了另一个开端———对存在及存在之真理的思的阶段。海德格尔的这一解读引起了整个哲学解释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