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篇
统计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理念转型与目标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式运行10年来出现的诸多问题以及城市贫困的新特点都表明这项制度需要调整和变革,该制度从设计理念到制度目标都面临转型的必要,也具有转型的可能.就理念转型的可能方向来说,应是从保障生存到促进发展、从"被动补救"到"主动回应"、从收入维持到生活援助.从制度的目标重构来说,应是从基本生存到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从维持基本生存到促进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美国、中国内地和香港等不同地区不同创新物在各自特定时空中的扩散轨迹的总结和分析,把影响创新扩散的因素归纳为两大类:社会的和技术的。其中,社会因素又区分为创新产生的年代和创新扩散的地区,而技术因素主要指创新属性,分为计算类、电信类、家庭娱乐类和大众媒介类。研究结果发现,社会因素中的创新出现的时间对于创新扩散的形态具有显著影响;扩散所在地区和创新特性对创新扩散的形态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新贫困群体的就业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建华  颜桂珍 《中州学刊》2007,64(3):116-120
我国城市新贫困群体的就业特征,主要体现为非典型就业、低度就业、有业贫穷和自雇贫穷。这和我国的二元劳动力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城市新贫困群体就业过程中,同时也伴随着职业极化与收入极化的现象。我国城市新贫困群体目前面临的不仅仅是如何脱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面临着如何消除社会排斥风险,进一步促进社会融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的深入,城乡"二元"制的弊端愈加显露,推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低保制度城乡统筹发展一方面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是回应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需要。而低保制度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主要包括间接目标与直接目标。间接目标主要是通过低保制度的城乡统筹发展,逐步实现制度制定、救助标准、保障对象、救助形式、管理体制、资金筹集的规范化运行,实现低保制度的法制化运行,推动社会救助立法,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要求的公平正义。其直接目标则是低保制度自身的协调发展问题,即从低保制度的城乡分割分治到制度统一、标准有别、方法灵活,再到制度和标准城乡统一。低保制度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主要包括法制化、专业化、公平性与协调性原则,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问题上,通过"1+X"的模式来规范标准的制定模式,同时需要规范标准制定的工作程序。此外,管理体系简化、工作人员的专业化与专职化,统一的信息化网络等,都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统筹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低保家庭的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引起众多关注,各国为缓解贫困代际传递,有着诸多的制度实践,其中国外的子女津贴制度尤其值得重视。通过阐述国外子女津贴制度的类型,分析国外子女津贴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在其基础上可提出我国子女补贴制度的制度设计框架。贫困家庭子女补贴制度需遵循选择性、政府主导以及基础综合与分类补贴的原则,根据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确定基本补贴金与临时补贴金,采用现金补贴与实物补贴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分类管理与个案管理的管理方式,结合综合性的目标定位方法,实行分层决策、分级管理模式;资金筹集仍然是以政府提供和政府拨款为主导,设立统一的城市低保家庭子女补贴金专用账户。此种制度设计,将使为贫困家庭子女进行补贴的措施制度化,成为缓解城市低保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的政策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6.
去工业化过程中的我国城市新贫困群体与社会排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建华 《兰州学刊》2006,64(7):176-180,63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出现了去工业化现象。在去工业化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贫困群体。这些新贫困群体有着与旧贫困不同的特征。文章描述了我国城市新贫困群体的现状特征,并从社会政策的视角,分析了去工业化过程中我国城市新贫困群体致贫并遭受社会排斥的原因机制,认为非典型就业、低度就业、有业贫穷、自雇贫穷以及二元劳动力市场等都是导致我国城市新贫困群体遭受社会排斥的重要表征和作用因素。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城市低保制度自身制度设计的先天不足及当前城市贫困的新特点,预示着现行城市低保制度应该制度转型。调查显示,当前城市低保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救济金,个人消费极其有限,最大消费支出为食品支出,而且医疗费用支出占比较大。从调查数据来看,现行城市低保制度基本实现了其预定的基本目标和扩展目标,在城市反贫困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建议构建新型的城市居民生活援助制度,体现生存与发展并举和从收入维持向生活援助转变,从被动补救向主动回应制度转型;依据标准化基本生活需要与类型化基本需要,以现金救助为主,实物救助与社会服务相配套等。  相似文献   
8.
效率与公正是巴尔信息不对称理论中政府干预教育的两大理论依据。效率,涉及信息问题,即消费者有关“教育”这一产品性能的信息是否完全,信息不完全导致选择的低效率,这一点在社会最低层群体中体现尤为突出。公正涉及到完全信息和平等权力(完全信息有助于做出理性选择,而平等权力对选择的实施至关重要),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使或应该使教育实现富人向穷人的再分配.效率与公正对边远地区教育来说都很缺乏。由此,巴尔从信息不对称角受对教育属性的论证,完全适用于边远地区教育公共物品属性的论证.在此框架下.边远地区义务教育的产品属性再一次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9.
社会排斥理论越来越被社会福利研究、贫困问题研究、弱势群体研究等方面所重视,并成为这些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本文对目前有关社会排斥概念的演变以及反社会排斥、促进社会整合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0.
祝建华 《浙江学刊》2008,(3):190-195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可及性与可得性问题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从目标定位的几种主要方式出发,就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定位方式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当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标定位过程中的耻辱感、道德风险、管理成本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认为低保制度的可及与可得性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制度的设计与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