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兼有东西方两种文明是俄罗斯鲜明的民族特性和传统文化理念。它对俄罗斯国家的对外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而逐渐形成了俄罗斯几个世纪对外政策的总原则:维持对西方和对东方的外交平衡,重点在西方。  相似文献   
2.
据苏联《近现代史》杂志1983年第1期报道,1982年6月17日国立萨拉托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大学召开了专门委员会会议,由乌克兰科学院外国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所研究员H·弗罗尔金进行通史专业历史学博士学位的论文答辩,其论文题目为《本世纪二十至七十年代中期移居法国的  相似文献   
3.
"9·11事件"后,俄罗斯明显地调整了对外政策,提出建立"世界稳定弧"这一构想,它是俄罗斯在外交领域实行根本性调整的反映,对国际关系和世界的安全、稳定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9·11”事件之前 ,美国在中亚虽有所渗透 ,但并没有形成战略支撑点 ,没有真正“进入”中亚地区。“9·11”事件之后 ,美国大举进入中亚地区 ,这使中亚地区的战略平衡出现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俄罗斯全面提升与西方的关系,一时间,俄“融入西方”的议论兴起。笔者认为,“西方化”与“融入西方”并不是一个概念,而从传统理念和现实战略上看,俄“融入西方”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6.
1907年6月3日,俄国内阁总理斯托雷平发动政变,解散了第二届国家杜马,同时颁布新选举法。同年11月,第三届国家杜马按6月3曰选举法产生,确立了贵族地主与资产阶级的联盟形式。此后沙皇政府采取见风使舵、随机应变的策略,利用杜马中的两个多数,即右派和十月党,十月党和立宪民主党,继续维持摇摇欲坠的王朝。从第三届国家杜马起,这种贵族地主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形式,史称“六三政体”。但是几年之后“六三政体”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7.
俄国沙皇制度经过极盛时期后,到20世纪初巳极为衰败。1905年革命猛烈冲击了专制制度。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沙皇在上层建筑领域实行了一定的变革。10月17日宣言后,俄国成立了国家杜马(所谓议会),改组了国务会议,建立了内阁,这意味着俄国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迈出了一步。沙皇制度披上了立宪的外衣,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企图维持政权的长治久安。1907年后俄国的政治趋势表现得异常清楚:沙皇竭力死保专制主义,同时实行某些微小的改革,以避免更大的社会风潮;资产阶级自由派力  相似文献   
8.
集体安全理论是战后出现的一种安全构思。"9·11"之后俄罗斯为了切实保障中亚地区安全,主导"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参加"上海合作组织",较为有效地在该地区安全上发挥了作用,使这一地区"三股势力"的活动没有大规模蔓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美俄在独联体地区的势力一消一长。在关于"颜色革命"及其成果、中亚的军事存在及独联体国家加入北约问题上,美国的势力有所消退,而俄罗斯的势力却悄然增长,双方的博弈态势发生了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深陷阿富汗、伊拉克、伊核等棘手问题,比起这些重要的国际事务,独联体在美国对外政策中已经处于次要地位。而俄罗斯则抓住时机在此地区恢复其往昔失去的势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独联体的分裂呈现进一步明显的趋势,其主要的外部因素是美国对独联体进行大力渗透和拉拢,俄罗斯调整独联体政策客观产生的副作用给了美国可乘之机。尽管分裂形势严重,但独联体仍然能够继续维持,其主要原因是各成员国之间普遍存在着安全、经济等方面的共同利益,其中俄罗斯是维系独联体、以防进一步分裂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