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1篇
  201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唐文学源流论略(之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吾国记事之文,自尚书、春秋开其端,历左传、国语、国策,法式渐臻美备。至于炎汉,司马氏复括囊旧作,附益心裁,以为纪传之体,而史体乃至大成。百世不迁,历朝继作,竟专正史之号焉。盖尚书偏于记言,春秋专为记事,左传附经乃行,语策分国自画,胥难贯穿上下,网罗巨细,甄明源委,分别重轻。而纪传一体之为,则合本纪、世家、列传、表书等以为一编。而纪传则本纪编年,以包举大端。世家区国,列传传人,以委曲细事。表以谱列年月爵秩。书以总括文物典章。相互为用,若环无端,实掩有前此诸家之长,所以最为胜业也。  相似文献   
2.
学诗愚得     
文学最基本的思维活动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由感动而理解、由理解而判断是研究文学的一个完整过程,因而研究诗歌应从具体作品入手。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就作品论作品,而是主张在从具体作品入手的同时,不断地进行从具体到抽象、从微观到宏观的思索,发掘蕴含在具体作品中的普遍规律。从具体作品出发研究诗歌的方法,也是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的方法,将理论寓于具体作品的品评中,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特色之一,离开了具体作品,理论研究就失去了土壤。此外,要研究古典诗歌,还需要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的辅助知识,以及不断提高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力,其方法是学习创作。  相似文献   
3.
杜甫的《诸将》五首曾被某些有见识的批评家推为杜诗七律的“压卷”之作。这一组诗古今注家曾加以证释,绝大部分是正确的,但是,第一首的第六句“曾闪朱旗北斗殷”,可能多数注家都讲错了。这句诗中的“殷”字,某些古本(如《文苑英华辨证》卷八所称孙觌本杜诗)作“闲”。有的注家就依以立论。王嗣奭《杜臆》卷六云:“北斗”指京师,而宿卫之士,空闪朱旗,有名无实,故谓之“闲”。按《唐志》:“李林甫请停上下鱼书,自是徒有兵额、官吏,而戎器、驼马、锅幕、糗粮并废矣。时府人目上番宿卫者四侍官,言侍卫天子也。是时,卫佐悉假人为僮奴,京师人耻之,  相似文献   
4.
一九五九年,我国学术界进行了一次关于蔡文姬《胡笳十八拍》的讨论。在这次讨论中,有些文章曾引用了唐代诗人李颀送给当时著名琴客董庭兰的一首诗作为有助于自己论点的资料,并按照各自的理解,对这首诗的内容和它的题目作了不同的解释。这些  相似文献   
5.
寻求友谊,珍重友谊,而且希望美好的友谊获得不断的发展和巩固,是全世界善良的人们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个人之间都是如此,何况是两个国家呢?中国和法国,在漫长的历史程途中,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关系。在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这种关系更获得了迅速而巩固的发展。其在文化交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是举世瞩目的。中华民族自来具有勇于与而不怯于取的性格。我们在不断地将自己智慧的果实慷慨地献  相似文献   
6.
先唐文学源流论略(之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商、周二代之散文,概括言之,可分记事说理两派。记事之文,大体为经史;说理之文,大体为子书。前者起于商世,后者源于周季。经、史、诸子,各有专门,非文学史所能范围,而后来之文,多从此出。是亦当略中源委,庶明指归。  相似文献   
7.
同门友霍松林教授,老犹好学,有袁伯业之风,凡所造述,胥著令闻于文苑,世人既得而读之矣。近岁复病清编《全唐文》之未尽善,遂与西北大学韩理洲等友生考校增补,为新书曰《全唐五代文》,都若干卷,而以序命余。余不敢辞,谨援笔题其端曰:《全唐文》成于清嘉庆间,迄今将二百载。虽其书发凡谓于应收之作,甄录无遗,然又斥传奇之猥琐而屏之弗录,固已自  相似文献   
8.
也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编纂出版程千帆巩本栋最近,有关方面经过多方筹备,约请海内外百余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工作,编纂出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将清人摒弃于《四库全书》之外而仅存其目的六千多种书籍(据统计,今尚存四千余种)搜集整理成书。这不仅是理所应当...  相似文献   
9.
一九七八年 ,余应匡亚明校长之召 ,自武昌移砚南京大学。于时南雍老宿多逝 ,然洪诚自明、管雄绕溪犹以音韵训诂及诗文传授学子 ,有声于时 ,而淝东王气中年尊学醇 ,独以古文辞传授 ,学子从游者众 ,龚斌其一也。诸生既卒业于研究生院 ,龚欲赴沪华东师范大学以续所学 ,余乃介绍之于老友徐中玉先生。岁月易逝 ,龚君执教该校已二十年 ,南大诸老先后归道山 ,余最少 ,今亦八十有八。耳聋目瞀 ,弥念故交。昨者忽得君由沪来信 ,乃知君潜心学术二十余年 ,所著《陶渊明传论》行将问世 ,乞余一言。余以为陶诗自当世即有重名 ,近人梁任公、朱佩弦、陈寅恪…  相似文献   
10.
题词     
IikWW_W。Ks-tH”eMeeW人J“K’咒回J多n”’v二各.】口回龟问二回生I’卜肿Jd口I?JL列回’-回问回回巴’可可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慕孝通题辞’1回匾-J即圣0.WM·WWW”HByx’m~’-----z’0”一厂回回二沁乞*回’回汕个’回啼1口回巴至A二k7b.、MBNWWWIWedw-口澜目””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