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对今天的中国政治发展而言,重要的是民主实现形式的发展。目前能够有效表达民主的形式有:选举民主、议会民主、参与民主、协商民主等。在民主政治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上述民主实现形式各有其自身独特的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讲,  相似文献   
2.
民主政治: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理论或实践上看,民主政治是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民主政治就是用和谐的方式控制、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制度体系。承认人的主体地位、多元利益和高度的社会流动是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共同的根基。实现利益表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是夯实和谐社会政治基础的关键。利益表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具有完善公共政策、消解社会矛盾、强化政治认同等重大意义。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夯实和谐社会政治基础的根本之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制度资源,也是直接承载法治发展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
社会控制:关于司法与社会最一般关系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程竹汝 《文史哲》2003,15(5):151-157
对司法功能的恰当认识是增强有关司法的知识、进行司法改革的理论前提和基础。而司法与社会最一般的功能联系 ,可以诉诸社会控制的概念予以解释。作为历史上由来已久的社会控制形式 ,司法所具有的特点包括了 :它是法律规范与组织化力量的结合 ;是对个别行为的直接控制与普遍行为的张力控制的结合 ;是法律权威与司法角色行为影响力的结合 ;是公正价值与司法制度的结合。在社会控制体系中 ,司法也居于正式的、专门的、最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形态具有鲜明的"中间"特色与"弹性空间",运用传统比较政治理论是无法解释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制度是在与不断变动着的社会结构的适应性互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这集中体现为利益结构变迁与宪法制度的进步、阶层结构嬗变与政党制度的完善、组织结构变化与基层民主制度的成长等。政治制度的适应性成长与社会结构变迁形成了一种互强的格局和态势。  相似文献   
5.
社会整合对任何社会的维持与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 ,但它的形成则有赖于多种与此相关的结构和形式 ;而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这些整合结构和形式的作用、地位又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本文就此讨论了 :1、在中国当前市场经济和法治发展的状态下 ,社会整合结构变迁的态势 ,认为司法结构承载了比以往大得多的社会整合功能 ;2、司法结构在体系、过程等方面的社会整合机制 ;3、司法地方保护主义的实质及相应的改革方案 ,提出并论证了将司法行政权归属于中央和省两级并在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进行适当分配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6.
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揭示了人民民主的本质属性和全过程实践特征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体现了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效能逻辑、话语逻辑与系统逻辑的辩证统一。它在总结历史规律、发展民主理论过程中孕育;在人民民主实践、提升民主效能中发展;在立足系统思维、构建中国民主话语中升华。  相似文献   
7.
关于政治文明概念、结构与政策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政治文明,就是指人民与政权关系中进步、合理成分的历史积聚过程和状态。人民与政权的关系包含着多个层面的内容,具有多种表现形态和结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增强这些具体内容和结构中进步的、合理的成分。人民与政权关系的多维性决定了政治文明概念的多维性,而每一维度的政治文明都包含着相应的政策选择倾向。  相似文献   
8.
授权与监督:论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主要涉及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人民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问题,即如何按照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完善人民与它的代表机关之间的制度性关系;二是人民代表大会自身的组织结构问题,即什么样的组织结构才有利于人民代表大会以人民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履行职责;三是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两院”的关系问题,即如何按照人民代表大会权力机关的性质和监督有效、行政高效、司法公正的要求,完善和创新它与“一府两院”的制度性关系。本文就此论证了完善我国选举制、优化人大组织结构和激活监督机制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利益均衡与权利保障:和谐社会视域中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对公平正义的制度表达,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心任务.追求和谐社会也就是追求社会对公平正义的制度表达.为此,本文论证了和谐社会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认为在中国社会的现实基础上构建和谐社会,一方面必须不断健全社会公平的保障--利益均衡的制度机制;另一方面必须不断完善社会正义的形式--权利保障的制度机制.和谐社会只有在利益均衡、权利保障的制度机制科学配置和有效运作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构建依法治国条件下司法与行政的规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宪法的原则和规定上,现行宪法肯定的是司法与行政之间功能互补、并列平行的对等关系,这种规范关系的实现在中国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但却是法治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渐进的改革策略应注重于:1、建立司法资源的法律保障制度;2、以司法行政权归属于省和中央两级并在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进行适当分配为架构,重新配置司法行政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