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正> 胡适的思想模式一般说来,胡适的思想中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因素。有时,他全面谴责中国传统,但却经常主张要逐渐地、“有机式地吸收”西方文化。1929年他以提倡全盘西化而著称。胡适在晚年是一个文化民族主义者,宣称他的文化学说的目的是使“古老的(中国)文化重复活力”,但他并未对此提出任何理智论证。胡适一生对很多问题的观点变化无常,但他关于中国传统和“西化”的思想混乱,却并非由于这个缘故。他后半生仍然顽固坚持他在五四时期有关中国传统和西化的每个主要观点,这倒确是他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2.
穆善培教授的《中英两种文化差异和汉译英忠实性问题》一文,对中国和英语国家两种文化的主要差异作了比较,指出过去的汉英译作中,由于译者忽视或不了解中国文化背景而造成的某些失误。接着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确实存在的一些难以译出或难以全部译出的词语,这给译文的忠实性带来了难以逾越的障碍。为解决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这个难题,作者认为不能用一个尺度来衡量汉译英忠实性问题,而应用三个层次,即完全忠实。基本忠实和部分忠实来衡量。当然,作者又强调指出:译文不能忽视或歪曲原文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初期,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都把达尔文主义的变化观点视为自然界和社会的普遍规律.这种风靡一时的观点,在《新青年》,《新潮》以及其他一些流行的杂志中待别引人注目.无论讨论什么问题,几乎每篇文章都毫无例外地要援引达尔文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和“自然选择”等时兴口号.中国知识分子当时的领袖人物如蔡元培、陈独秀、胡适和鲁迅等人,曾在不同时期明确表示他们对达尔文主义深信不疑.他们这样热衷于引用达尔文的术语,反映出一个总的信念:达尔文主义不仅是生物界而旦是宙宇和人类的普遍规律.这些作者并未阐明通过自然选择为什么适者才能生存,他们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毋庸详述的公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