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老年是人生最漫长最重要的阶段,我们应该充分学会发挥它的能量,学会“经营”它。一个人假设能活到80岁,那么,从60岁到80岁这20年,占人生的1/4,未必不能干出一番成绩来。学者季羡林就  相似文献   
2.
极端化、绝对化是马列主义真理论的大敌。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关于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原理,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彻底克服了真理论的形而上学性质。 在哲学史上唯心论或唯物论者,对真理不是采取相对主义的态度,就是采取绝对主义的态度。古代的相对主义者,否定真理的确定性,结果从朴素的辩证法滑入诡辩论,如希腊的智者派就是这样;近代的实用主义学派否认真理的绝对性质,通过相对主义达到唯心论。绝对主义者则把真理看作是万古不变的、僵硬的东西,一旦肯定,就永远肯定,中世纪的烦  相似文献   
3.
我们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在他们的著作中经常论澄和运用唯物辩證法中关于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原理。斯大林同志在其最后不朽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在论述科学法则的客观性质时,又一次给予这一原理以新的深刻的阐明。这一原理对于争取革命斗争的胜利具有极大的意义。苏联和我国革命的胜利是从可能向现实转变的客观规律性的表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伟大天才即表现在运用科学的武器,论證、掌握了革命的实在可能性,並指出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的唯一正确的途徑绻?社会主义革命的实现,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来说,还只是一种实在的可能性,那么,列宁和斯大林的时代已在革命实践中使这种可能性变为不可动摇的现实。我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同样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全部真理。  相似文献   
4.
超脱与私欲     
人到老年,心态也不同。欲火不宜太旺,私心不宜太重,心态不平衡,情绪肯定波动,使免疫功能减退,各种疾病跟踪而至。人有私心,并不奇怪,谁人没有?但私心太重,欲望太盛,则给自己带来很多烦恼。  相似文献   
5.
忆王若水     
章世鸿 《学术界》2007,(2):236-239
著名哲学家王若水病逝五周年了,往事还历历在目。若水1948年求学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并且参加了党的地下组织,积极地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他的一切哲学文章都以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为指针,并且出色地完成了一个党报理论编辑的职责。“文革”期间,王若水受到“四人帮”迫害。“文革”后,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原则和实事求是的理论,坚持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观点和劳动异化的观点,反对在学术问题上采取垄断的态度。王若水的离去,也许可能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离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