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用来表达教育者概念的词语,经历了从教官到教习,从教习到教员,从教员到教师的三次变换。表达教育者概念的词语的变化,反映了教育者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演变,而教育者概念的演变,则源于教育实践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老师"称谓源流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宋以前儒家文献中的"老师"一词与"大儒"、"宿儒"对应,泛指硕学大儒,与现代汉语里的"老师"相比,在语法上还有一个重大区别,即"老师大儒"的"老"字有实意,而现代汉语中"老师"的"老"字只是一个词头.唐宋时期宗教用语中的"老师"一词,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多用来指称传教者,而不用于世俗的教育者.明代嘉靖之后,受科举制度的影响,"老师"一词演变为门生对座师的尊称并逐步成为一般弟子对先生的尊称.进入20世纪,伴随着新式学堂的大量出现和科举制度的废止,"老师"的称谓最终脱去与科举制的关联.而"老师"真正用作对一般教育者的尊称,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