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情感在历史思考这一心理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情感因素和历史思考中的认知因素存在内部相互关系.在历史意义生成中存在一个前认知范畴,它超越了将之转化成认知结构的任何一种可能性,它同时为历史意义生成最终实现的观点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18世纪末19世纪初人文科学的现代形态出现之后,随之发展出一种普适化的历史观念和概念,这是一种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关于成就和进步的宏大叙事。之后,人文科学在19世纪又获得了一种清晰的民族形式,有关人类的普适化观念,如今已经被分裂为各种各样带有民族特色的生活形态。而如今,民族国家的力量正日趋弱化,并产生了超民族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更有必要形成集体性的、超越所有文化差异的文化认同。就此,我们应当阐明差异并应对差异,寻求一种合理的理论框架来对民族中心主义进行文明化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的特点在于,强调人类生活的文化性质与自然之间的差距.一方面,人类有权支配和统治自然,并利用自然来为他们的目的服务.这适合西方关于人与 自然之间的破坏性发展关系的思想.另一方面,人文主义传统已经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差距,放入了协调的宇宙论和神学背景中.在这种背景下,人与自然之间纯粹的破坏关系是不可能存在的.现今的人文主义,在人与自然在何处调和为一种有意义且意义相关的相互关系这个问题上,必须看到生态危机的挑战,也必须提及它的传统.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宜简单化.不能简单放弃人性,而是要把人性看成自然和文化的已经实现的综合.要努力构建新人文主义.这是解决正危及我们的生态问题的一个必要的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论历史在生活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段时间以来,学者们关于历史学应当选取的研究方向以及方法的辩论多集中于"社会"和"文化"这两个术语的对立.而"历史文化"所指的便是经年以来对历史回忆在公众社会中的作用进行总结的现象积淀;它从概念上将不同现象综合到文化生活的整体领域中,发挥的是范畴的功能;同时,也可以将历史文化定义为历史意识在一个社会的生活中对实践有效的表现.就其特性而言,历史意识首先是一种以历史回忆的方式进行的对时间的诠释,再者是以回忆功效的形式叙述故事.因此,历史文化是通过历史意识完成的历史回忆,这种回忆以历史意识主体的行动和自我关系的方向规定之方式完成生存实践的时间导向,并可划分为审美、政治和认知维度.而那种使上述三个维度保持相对独立并同时使它们产生相互批判关系的历史回忆能够最佳地完成其文化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追溯过去、阐释当代,同样在于了解未来的信息和推动实践发展。席勒即将历史上人类及客观世界的时代变迁的经验空间整体看作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与自然发生冲撞,并且具有未来发展方向,而历史思想就将其推动力作用于这一未来发展方向。他所阐述的现代历史思想在本质上、在原则上是具有明显人文主义色彩的,具有人性的特征。他也从认识论角度清晰地阐述了经历过去与规范未来之间关系的全部逻辑。而只有将具备乌托邦特征的历史经验美学化,才可能创立新人文主义。新人文主义的特征是经验与幻想的奇特混杂。我们可以从旧人文主义的消亡中拨出历史思想的乌托邦火花。  相似文献   
6.
通过强调逻辑、经验和时间等十个相关方面描述了历史思考中的现代性.核心是历史研究在18世纪未19世纪初的德国兴起,及其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历程,特别关注19世纪历史主义的形成.历史思考、发展和进步等核心概念,是将过去理解为历史的语言工具.这些概念形成了时间历程中的意义网络,其目的在于提出思考和引领未来的视角.反思是建构过去意义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代历史思考面临的问题是:对历史研究基础和主要结构的不同理解,全球化进程对历史研究的挑战,不同历史思考传统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重点在于分析诸如“人类”等普遍概念在文化认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一直以来,认同这一概念都是既具体又特殊的,因此将普遍性应用于认同形成过程中就产生了逻辑上的困难:即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传统的观点认为,普遍性因素是为种族中心主义服务的,也即通过对其他人的特殊性的歧视而分离出对其自身的认同.然而由于被歧视的这部分人也离不开普遍性,所以跨文化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同普遍性间的斗争,对人类的认识也是如此.全球化的浪潮不但强化而且激化了这种斗争,因此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将认同形成过程中的各种共性的作用概念化就显得比以往更加重要了.有人一定会问:真的有可能超越种族中心主义那强大而有效的逻辑吗?在这里,文化认同中内在的普遍主义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找到一条将各种不同的文化认同联系起来的新路.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个机会则是由于各种共性因其自身逻辑而发挥出的整体作用,因此共性可以被视为一座连接各种文化差异的纽带.但是由于一种认同相对于其他认同而言依然存在着特殊性,那么各种共性,比如人类这一概念的纽带作用就必须接受仔细的考量.对这一问题的思考重点是一种关于跨文化关系由排他转向包容的结构性变化的观点.本文的论述目的是希望“人类”这一理念在认同形成过程中可以起到一种更为包容的作用,同时,本文也将人性作为一个可以完成上述任务的场所,并将其作为一个主题来加以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论历史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考历史的意义并将之与理智相联系似乎已不合时宜了。这是伴随着历史哲学的退位而发生的。马克斯·韦伯即认为历史的客观性是绝对的无意义。而我们应该看到 ,历史哲学的新形式及其诠释努力之所以能够继续进行 ,乃是因为受到一种经验压力和导向需求的推动 ,这种需求专横地要求获得与历史的传统意义规定等值的东西。而阐释学的理智可以将过去的文化产物中的客观意义与历史思考的主体和历史编纂的读者的诠释功效和能力调和在一起。总的说来 ,历史的意义具有三个外延或者维度 :内容的、形式的和功能的维度 ,这三者必须协调地相互联系起来 ,对于历史叙述采取一种采取消极意义的做法也才是唯一理智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进程中 ,东西方差异尤其引人关注 ,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反映了其文化身份的不同。这反映在历史思维中则是东方的道德价值与西方的科学理性间的差异。对这种差异的研究有助于对西方自身文化的反思。从对道德到对认知的强调缘于科学的引入。这两种对立的思维模式在历史叙述中表现为经验性表述和规范性表述 ,实际上二者具有一体性 ,这一点典型地体现在传统历史意义的生成中。科学化促使获取跨时间的道德标准转变为弄清具体的历史事件 ,历史思维的现代性形式得以确立。但历史道德在科学转变中并未消失 ,只是改变了特征。而现代形式的历史思维道德标准有助于不同文化商定交际的普遍准则 ,从而推进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0.
历史编纂学中的大多数跨民族与跨文化话语深受一种扎根于人类历史意识的种族中心主义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不对称的评价、目的论上的连续性和单一中心的视角。本文探讨了克服这种种族中心主义的可能性,并认为这些可能性会导向一种建立在人类概念之上的新的普遍史。依据这一人类的概念,可以产生一种新的承认的文化。对承认的文化的创建,是21世纪的人文学者特别是历史学家所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