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周叔迦、苏晋仁先生的《法苑珠林校注》(中华书局2003年版),是目前《法苑珠林》最好的校注本。然因该书卷帙浩繁,有些标点和勘正可再商榷,笔者不揣鄙陋,选取数条略加考辨,以就正于方家时贤。1."宋沙门慧和者,京师众造寺僧也。宋义嘉之难,和犹为白衣,隶刘胡部下。胡尝遣将士数十人,值谍东下,和亦预行。行至鹊渚,而值台军西上。谍众离散,各逃草泽。"(《至诚篇》,第842页)  相似文献   
2.
《水经注》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涛  罗明月 《南都学坛》2006,26(6):71-72
郦道元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著作,行文生动别致,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同时语言方面也很有特色,主要表现为:造语新奇、词语变幻多姿、语词清婉灵动、色彩鲜明、口语气息浓郁。  相似文献   
3.
意象叠加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法和技巧。意象叠加可分为“复叠”和“叠指”两种。叠加不仅是意象组合的重要方式,也是使诗歌语言简洁凝练,含蓄蕴藉的积极手段,  相似文献   
4.
《列子》托名为先秦古籍,实则是晋人的伪作,然而学界从语言史角度提供的证据不多。杨伯峻较早从汉语史的角度为这一观点提供了一些语词证据,其后刘禾、马振亚、张永言等又多有补益。然而《列子》中仍有不少晚汉魏晋时期的词语有待进一步发掘,如“丁壮”、“家累”、“身意”、“稽度”、“消灭”、“邻居”、“两可”、“巧妙”、“乞儿”、“儿童”等。通过发掘这些词语,可以为从语言学角度证明《列子》的撰写时代提供更多的证据,不乏语言学和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唐释道世撰写的<法苑珠林>,是一部重要的佛教类书,保留了极其丰富的佛教资料.中华书局2003年12月出版的由周叔迦与其弟子苏晋仁整理而成的<法苑珠林校注>,是目前<法苑珠林>最好的校注本.然因该书卷帙浩繁,有些校点仍可再商榷.选取数例略加考辨,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罗明月  王东 《学术探索》2006,(3):109-116
《水经注》是六朝时期的一部重要地理学著作,书中记载了大量的地名。这些地名反映了汉语词汇发展的诸多特点。从地名的角度研究词汇现象为汉语研究提供了新角度,同时也告诉我们地名中蕴涵着丰富的语言资料,语言研究者要重视和发掘这类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刘勰的《文心雕龙》和萧统的《文选》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影响深远的两部伟大著作。从文体学的意义上讲,它们为后世文学家和理论家的创作与欣赏提供了蓝本。二者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文艺思想:刘勰以文体评论为主,从理论的高度对文学样式进行总结;萧统以选文为主,以文代评。从《文心雕龙》和《文选》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勰与萧统有着不同的选文标准和文艺思想。本组专题三篇文章分别以三种文体为例,对比分析《文心雕龙》和《文选》文体观的异同。刘群栋从《文心雕龙》和《文选》对乐府诗的批评和选录入手,分析了二者乐府观的区别和联系;罗明月以《文心雕龙》中的"封禅"与《文选》中的"符命"这两种异名同称的文体为例,说明了刘勰与萧统在文艺思想上的个人差异性和时代趋同性;赵俊玲比较了刘勰与萧统在诔文观上存在的较大差异,并分析了二者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罗明月 《21世纪》2013,(7):59-60
在德国,《德国民法典》规定婚姻双方可以通过婚姻契约规定其婚姻财产关系,形成约定财产制。除在通则中对约定财产制的条件、方式等做出详细规定外,还分别在各章节中对约定财产制做了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9.
南北朝时期南北语言差异很大,这种现象从南北朝时期就有学者关注,直到今天也一直是汉语史学家所研究的重大课题。该研究从南北朝时期南北方言词语的角度对这一重大课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揭示南北朝语言差异提供某些资料。  相似文献   
10.
唐释道世撰写的<法苑珠林>,是一部重要的佛教类书,保留了极其丰富的佛教资料.中华书局2003年12月出版的由周叔迦与其弟子苏晋仁整理而成的<法苑珠林校注>,是目前<法苑珠林>是的校注本.然因该书卷帙浩繁,有些校点可再商榷.选择取数例略加考辩,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