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存原始资料并不能证明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转向是偶然事件的结果.相关原始资料中,只有维尔阿杜安的《君士坦丁堡征服记》主张“偶然事件论”,其余的或者主张阴谋论,或者反映了阴谋的存在,或者谴责威尼斯人.但维尔阿杜安的记载并不可靠,他写作的时候西方正在质疑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合法性,为了替自己和十字军首领们辩护,他写了回忆录,设法隐藏事实真相,把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转向解释成一系列偶然事件的结果.奎勒尔等现代学者依据维尔阿杜安的记载,辩护“偶然事件论”,他们的观点也没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2.
3.
在风险管理实务中,套期保值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效方法.我国于2006年将套期保值作为一项准则被正式纳入会计准则体系.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较普遍应用地套期保值进行规避风险,而在我国起步较晚,所得税法尚未对套期保值业务会计处理和所得税的差异作出明确规定.本文结合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介绍套期保值相关的概念,运用案例讨论套期保值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二者之间差异.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在于它是一种"朝向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本身"的生活叙事,日常生活领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领域。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由于忽视了日常生活本身这一基本要素,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推进得不够理想,存在部分人在思想上远离和排斥马克思主义、偏离和违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怀疑和动摇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倾向和问题。要推进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在理论研究层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注重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化研究,在实践操作层面切实关注民生发展、完善并规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运行制度、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5.
科穆宁制度是1081年阿莱克修斯上台后建立的以皇帝为中心、以皇帝的家族为统治基础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确立了皇帝家族和军事贵族的统治地位,建立起庞大的皇帝家族对非皇帝家族的绝对优势,为科穆宁王朝前三位皇帝提供了坚实的统治支柱,使他们加强了中央集权,恢复并保持了对贵族、官僚政治、军队和君士坦丁堡民众的控制,最终遏制了11世纪以来十分严重的贵族叛乱和阴谋活动,为拜占廷帝国在1081—1180年出现的百年繁荣局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拉丁人丑化阿莱克修斯一世,主要是因为野心家波希蒙德的宣传.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使得十字军首领与拜占廷皇帝直接接触,双方不可避免出现误解和偏见;阿莱克修斯与十字军的目标和利益不同,阿莱克修斯阻碍了十字军首领的利益追求,引起不满;野心家波希蒙德利用十字军首领对阿莱克修斯的不满和误解,利用拜占廷与西方的宗教分歧,大肆进行反阿莱克修斯宣传、反拜占廷宣传,结果阿莱克修斯形象被丑化.  相似文献   
7.
前三次十字军东征打乱了拜占廷的统治秩序,给拜占廷带来麻烦,使拜占廷处境困难.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导致阿莱克修斯一世和拜占廷的形象被拉丁人丑化,为了应对西方的负面宣传,拜占廷皇帝们迎合西方,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拜占廷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2世纪末拜占延未能也无力迎合西方,这成为西方入侵的借口.前三次十字军东征导致拜占廷人与拉丁人关系恶化,拜占延人对西方人的仇恨使得西方更加想要征服拜占廷.  相似文献   
8.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还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学习者、宣传者、实践者和直接推动力量。人民群众的主要活动领域是日常生活领域。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领域为研究基础,有效推进和真正落实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真正实现大众化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发展演变经历了革命话语体系、建设话语体系、改革话语体系、发展话语体系四个阶段,四个阶段中的价值取向分别是解放人民群众、改造人民群众、关注人民群众、发展人民群众。在这一演进过程中,人一步步真正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价值取向主体。以人为本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价值取向之归宿。把握这一价值取向,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才能始终确保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主导地位不动摇,并使之永葆青春和活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坚强后盾与智力支撑,从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12世纪末拜占廷贵族势力失控,从根本上来说,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于拜占廷高度中央集权的皇帝专制制度需要强有力的人物控制皇权,一旦缺乏这种人物,就会出现激烈的皇位争夺.12世纪末贵族势力的失控还跟安德罗尼库斯举措不当密切相关:1182年安德罗尼库斯掌权后杀害了阿莱克修斯二世及其至亲,使拜占廷统治阶级内部丧失了团结的核心,加剧了皇位争夺;他屠杀军事贵族,引起贵族们的反抗;他破坏科穆宁制度,导致对贵族的遏制力量丧失.贵族势力的失控给拜占廷带来了严重后果.失控的贵族不断策划阴谋或者发动叛乱,与文职官僚进行权力斗争,加速了拜占廷的衰落内乱;前太子阿莱克修斯甚至引十字军入侵,给衰落的帝国带来了致命威胁;而失控的贵族无法团结起来抵抗外敌,最终导致1204年君士坦丁堡被拉丁人攻陷和拜占廷大量领土的沦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