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罗贤娇 《南方论刊》2011,(1):104-106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一直困扰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师与学生.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改善教学状况,转变教学理念是关键.主要做到:重问题、而不是解释;重分析、而不是结论;重方法、而不是教条.  相似文献   
2.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创,历来遭到各方的攻击和责难。卡·波普尔从历史事件的独一无二性、社会生活的双重复杂性和人为性来否认规律的存在,认为社会发展存在的只有趋向,并无什么规律可言。然而,卡·波普尔仅仅看到历史事实的一个方面,他没有脱离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窠臼。历史主义从来不否认历史事件的独一无二性、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人为性以及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趋向,因为这些正是历史规律存在的现实根据。历史的发展是偶然性和必然性、决定性和选择性以及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统一。离开任何一方去研究历史都将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主要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们之间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笔者认为,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怎样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各界围绕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基本问题,历经了四次大的争论。这一次又一次的争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命题的提出以及经验的积累,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形成以及大众化都起了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的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5.
罗贤娇 《南方论刊》2014,(9):99-102
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问题一直是教学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从大学生思政课学习需求的角度探讨无疑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视角。通过对景德镇陶瓷学院大三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需求总体是肯定的,但同时,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课程设置,以及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提出了改革的要求。总体来说,大学生思政课的学习需求体现了理性务实、需求鲜明和重在参与的特点。为了能够提供满足大学生思政课学习需求的教学,首先要适时着手调整思政课四门主干课程之间的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着手研究影响学生的接受态度的因素,教学中要考量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期待视野"的问题,同时完善大学生思政课接受效果的考核的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6.
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导致我国在特定的历史境遇下通过政治革命实现了生产关系的跨越,但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生产关系的跨越为我国落后的小生产敲响了警钟,因为社会主义不可能长久地建立在落后的小生产的基础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靠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的更快一些、更高一些体现出来,即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前苏联发展的实践证明,能否实现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的更快一些、更高一些,能否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这一时代背景下,日本后来居上的经验表明,后进国家只要抓住机遇,利用后发优势,找准突破口,生产力的跨越式的发展也是可能的。同时要使得可能成为现实,我们必须要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罗贤娇  王瑜 《创新》2021,15(6):1-11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研究俄国等东方社会发展问题时,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列宁第一次把马克思这一理论设想付诸实践,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列宁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实践探索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跨越资本主义不可能一步到位.首先是通过革命跨越作为社会"制度"即上层建筑层面的资本主义;其次是通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在经济基础层面跨越资本主义;最后是利用社会主义制度对"国家资本主义"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限制,以避免资本主义的灾难,从而实现全面跨越.二是在农业生产上采取"迂回过渡"策略,对农业生产进行了一定的"妥协".列宁的探索留下了宝贵启示:"跨越"需要以把握"世界历史"趋势为前提;"跨越"不是要从经济上全面"拒斥"资本主义;既"占有"又"避免"是跨越的基本原则;"跨越"是一个辩证的历史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8.
罗贤娇  王瑜 《创新》2021,15(6):1-11
马克思以唯物史观研究俄国等东方社会发展问题时,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列宁第一次把马克思这一理论设想付诸实践,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列宁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实践探索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跨越资本主义不可能一步到位.首先是通过革命跨越作为社会"制度"即上层建筑层面的资本主义;其次是通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在经济基础层面跨越资本主义;最后是利用社会主义制度对"国家资本主义"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限制,以避免资本主义的灾难,从而实现全面跨越.二是在农业生产上采取"迂回过渡"策略,对农业生产进行了一定的"妥协".列宁的探索留下了宝贵启示:"跨越"需要以把握"世界历史"趋势为前提;"跨越"不是要从经济上全面"拒斥"资本主义;既"占有"又"避免"是跨越的基本原则;"跨越"是一个辩证的历史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9.
罗贤娇  彭富强 《创新》2023,(4):49-59
资本逻辑源于资本的不断扩张,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逻辑和资本的无限增殖本性,是资产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在传统的物质资本和虚拟资本的基础上,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越来越成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出现了新的资本形态,即数字资本。数字资本正加速与数字技术“共谋”,以资本逻辑的形式,实现支配世界的目的。数字资本相对于其他形态的资本,资本逻辑的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追求剩余价值、压榨和剥削劳动者的本质并没有变。数字资本逻辑对社会发展仍然存在“文明”与“野蛮”的双重效应。面对数字资本逻辑,中国应该以人本逻辑统摄数字资本逻辑,规范和引导数字资本在中国的发展,加快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