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6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人力资本投资角度研究健康城市建设,我们发现,健康城市建设与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健康城市建设具有增进人力资本的巨大功能,健康城市的宗旨、过程和具体指标都起到了增加人力资本存量的客观效果;另一方面,人力资本投资推动了健康城市建设,对教育、医疗保健、劳动力流动等方面的投资是健康城市建设的先决条件。因此,必须优化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结构、类别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2.
论西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由于西藏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劳动力素质比较低,决定了其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粗放型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要不要转变?如何转变?这是摆在我区经济发展面前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全区人民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合作共治是一种新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模式,主张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定等途径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科学管理。健康城市建设中合作共治的必要性表现在:健康城市建设目标的多元性需要"合作共治";健康城市建设中市场和政府失灵的存在需要"合作共治";健康城市建设参与主体的广泛性需要"合作共治"。在健康城市建设实践中,"合作共治"存在着各部门参与合作的能力不均衡、政府角色错位、合作共治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建议是: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和管理,提升非政府组织参与健康城市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合理界定政府职权范围;建立和完善多元社会主体参与的合作共治机制。  相似文献   
4.
哪里有分工,哪里就有交换。西藏早在2000年以前就出现了农牧间的大致分工。①农牧区自然条件差异决定的产品差异,以及剩余产品的出现,使交换成为可能。生产力水平低下,产品不能完全自给,决定了农牧民必须靠盐、畜产品及手工业制品与粮食进行交易才能勉强维持生计,这就使农牧产品交换成为必要。这种交换一开始就是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一种补充,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渊源流长的民间农牧产品交换过程中,与藏民族的生产条件、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相适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交易场所、交易方式、交易渠道。这种传统的农牧交易对现代农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共处的时代,有必要用唯物辩证的思想观点去分析两种制度的区别和联系,以进一步解放思想,正确理解、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大业。  相似文献   
6.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内容上看 ,伴随着生产的日益社会化 ,资本的占有形式也进一步社会化。从形式上看 ,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一国范围内有所缓和 ,在世界范围内有所加剧 ;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从一国范围扩展到世界范围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我国西部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经济地位趋于下降,环境地位趋于上升;传统制造业地位下降,国际贸易地位上升;政策优势地位下降,人文优势地位上升。  相似文献   
8.
苏南乡镇企业改制还未实现规范化运作 ,为了使改制走向规范化 ,必须改变把改制等同于产权制度改革、把股份合作制当作改制的唯一形式、把职工持股权当作职工的其它权力等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9.
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但宏观调控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可能搞“一刀切”,必须针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市场经济状况区别对待。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经济、文化、宗教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市场经济在不同地区的建立和发展,受商品经济发育程度、市场体系、市场机制、资源配置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侧重点、方式、手段等,必然因地而异,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发展教育事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也是我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教育搞不好,西藏“两个文明”建设就没有希望,建设团结、文明、富裕的新西藏也是一句空话。因此,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提高西藏人民的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区的经济发展。目前,对教育的重要性,大家都有充分的认识,区党委对教育事业也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支持。问题是如何搞好我区教育?这个问题一直处于讨论,探索阶段。本文力图就西藏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方面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