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6篇
综合类   9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昇《长生殿》中的杨玉环,是古代众多同类题材文艺作品中塑造得最丰满、最鲜明、最完美、最有艺术魄力的艺术形象。她品端貌美,聪慧多才,册为贵妃,深得宠幸;她感情真挚,要求爱情专一;马嵬兵变,因情请死,为国捐躯;她痴情不悔,感动上天,得以天宫重续旧缘。她是一位值得同情赞美的绝代佳人。  相似文献   
2.
白朴,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戏剧作家、散曲家和词人。数百年来,特别是解放后的三十余年,有许多专家学者对白朴的生平,创作进行研究,但是对他的籍贯,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根据我所看到的资料,有四种看法: 其一,真定人。唐圭璋《全金元词》;“白朴,字太素,一字仁甫,号兰谷,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周贻白《中国戏曲发展史》都认为白朴是真定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题解》也认为白朴是真定人,但真定下注解为“今  相似文献   
3.
领导的核心问题是决策。一种工作,一项事业,能否实现预期的目的,关键在于决策。决策正确,事情至少成功了一半;决策错误,则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流水,甚至会收到相反的效果。所以,我们研究现代领导,不能不首先给决策以高度的重视。何谓决策呢?游伯龙、黄书德二位先生认为:“所谓决策,就是对将要进行的重要问题或将要从事的重要工作,在多方案,多准则,多‘出象’,多喜好的情况下,做出审慎的选择或决定”。(《知人与决策》)这是一种现代意味的表达。《三国演义》中,所谓的决策就是在总体目标或全局需要的支配下,对某些重大问题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进而作出选择和决定的过程。我们认为,《三国演义》中许多重大问题的决策是一种变化着的动态过程,曹操、刘备、孙权等领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中有关女性的描述,反映出作者对女性的文化价值与意义的认识过程中存在着两难心理,使作者时时面临着两难选择。作为历史小说,作者不可能把矛盾心态和两难选择表现于二难推理中,而只能借助一个个生动逼真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有时,作者情之所至,不免站出来直抒胸臆。然而,此时此地,彼时彼景,是倾向于此,还是倾向于彼,作者却始终徘徊不定,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相似文献   
5.
白朴是我国古代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后裔收藏的民国戊子(1948年)之无堂刊印的《白氏宗谱》,记载了白朴上五世至下二十三世的世传和有关资料。从第一部《白氏宗谱》修成,至民国戌子年,已历五百年,明、清、民国年间曾续修十次,而每次续修都是在前一部的基础上增补接续的,从未中断,所以,这部《白氏宗谱》是保存至今的一部完整的较为翔实的家谱,它的记载是可信的。因而。它的发现对于研究白朴家世、谱牒学以及社会历史文化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胡世厚 《百姓生活》2012,(10):51-52
近日,我在整理图书图书资料的时候,在一个笔记本里发现一张携带粮票的通行证复印件。这张通行证是1963年1月由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开出的,上书“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  相似文献   
7.
李好古及《张生煮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好古,生卒年不详。今行曹栋亭本、天一阁本《录鬼簿》将其列入《前辈才人》篇,并于其名下记其里贯。曹栋亭本记其为“保定人,或云西平人”;天一阁本记其为“东平人”。孙楷第在《元曲家考略》中根据许有士《至正集》《和原功钓台寄李好古韵》诗句“可人章遇吾乡彦,袖得春风入帝城”,认为“有壬先世居颍,后徒汤阴。李好古籍贯,据曹栋亭本《录鬼簿》之又一说,为西平人。据《元史》《地理志》,汝宁府所领县有西平。  相似文献   
8.
夏承焘、张璋先生编选的《金元明清词》(一九八三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为元代曲家、词人写一小传(以下简称小传),传曰:“白朴(1226——1307年),字仁甫,又字太素,号兰谷,重要的元曲作家。陕州(一作澳州)人,后居真定(今河北省正定)。父华仕金为枢密院判官。幼逢世乱,父子相失,育于元好问家,受其指受,后迁居滹阳。及长,学问渊博,有名于时。元中统初,徙家金陵,与金朝诸遗老放情山水间,以诗酒优游,著书自娱。有《天籁集词》及杂居、散曲等传世。”这个不足一百六十字的小传,有多处提法不够准确,有的则有明显错误。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古典长篇历史小说,具有很高的思想、艺术价值,拥有众多的读者,对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对我国小说的发展,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然而对于这样一部优秀作品的主题,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目前,学术界对《三国演义》主题的看法,有拥刘反曹、正统思想、忠义思想、歌颂仁政、由分裂走向统一、讴歌封建贤才、反映三国兴亡、反映农民愿望、追慕圣君贤相风云际遇等多种。但是由于多是从小说的某个方面或不同角度来概括的,难以总括全篇。其实象《三国演义》这样一部“陈叙百年,该括万事”的鸿篇巨制,企图用三言两语概括它的主题 是很困难的。 所谓主题是作品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所显示出来的贯穿于整部作品的基本思想。恩格斯说过,作品的“主要人物是一定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我们时代的一种思想的代表”。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研究《三国演义》的主题,就应从分析作品描写的三国历史和塑造的一  相似文献   
10.
白朴的杂剧《墙头马上》,是元代的四大爱情喜剧之一,是我国古典戏曲的优秀作品;它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以其出色的成就,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墙头马上》的基本情节是:墙头看花的李千金与马上买花的裴少俊相爱,自主结合,私奔长安;两人在裴家花园同居七年,被裴父发现拆散,后来少俊应试得官,裴父到李家赔礼,方得团圆。其主题思想是:通过裴李爱情故事的曲折描写,热情地歌颂了男女婚姻自主的合理性,猛烈地抨击了戕害青年身心的封建礼教,鲜明地表现了青年追求理想爱情与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