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迅速发展,现代小说、散文、诗歌的分类研究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相形之下,现代话剧文学研究就显得比较薄弱了.到目前为止,在话剧文学研究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支实力较为雄厚的队伍,也没有一个比较系统的研究规划和目标.建国三十多年来,我们还没有编写出一部完整的中国话剧史.至于话剧文学史更无人问津.我们认为,历史地科学地总结现代话剧文学发展历史的经验教训,对于提高中国话剧史和中国文  相似文献   
2.
旅游资源配置及其合理化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资源经济学的角度,论述了旅游资源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并分析了旅游资源配置的内涵,初步提出适应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旅游资源配置的基本思路:(1)明晰旅游资源产权;(2)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政府宏观管理体制;(3)实行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有偿转让制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西方现代派戏剧的三个主要流派: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荒诞派戏剧的结构为对象进行考察,认为这三种流派的戏剧结构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内在的联系。象征主义戏剧的结构特点是一种形而上的'等待',这是与梅特林克的'静态戏剧观'相对应的,表现主义戏剧的结构特点是一种'片断'式的组合,并以'见证人'的方式来贯穿;而荒诞派戏剧的结构特点是'环形'的,即循环往复,并以'直喻'的形式来实现。这些特点都与传统戏剧迥然有别。但是西方现代派的戏剧结构和传统的戏剧结构也有一定联系,如西方现代派戏剧并没有摒弃亚理士多德的'发现'与'突转'。梅特林克的'静态'戏剧之于契诃夫戏剧的'双重结构',表现主义戏剧之于布莱希特的叙事剧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神话原型的批评方法,论述了前期创造社创作的深层意蕴和外化形态。作者在承认以往以社会学和心理分析方法来研究前期创造社的前提下,进一步分析了前期创造社的原型、情绪和象征等美学特征。作者认为前期创造社创作的深层意蕴可分为直接的神话形象和隐含的原型意象;而情绪是作为主体的前期创造社作家的体验方式出现的。作者认为前期创造社作家的情绪体验是多重的、复杂的;本文最后论述了前期创造社的外化形态,即一种象征的表达方式。作者认为,在前期创造社作家的创作中,不仅具有“原型——象征”的意味,而且具有浓厚的象征氛圃,有些作家的作品甚至带上了本体象征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论传播艺术的三种存在胡志毅艺术同存在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本体论问题,是人类的永恒之谜。就像人的存在一样,艺术也是一种存在。我们只有从存在的当下处境来论述艺术,才有现实的指向意义。艺术的存在,可以从其“处境”的不同区分为不同类型的存在,如在古典时代艺术与...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神话──原型的批评方法来论述曹禺前期剧作的仪式性。全文分两部分:一、仪式:从世俗上升到宗教。仪式应该有三个层次的建构:世俗仪式、审美仪式与宗教仪式。曹禺的前期剧作作为一种审美仪式,是与宗教仪式和世俗仪式上下贯通的,并以世俗(社会──政治层面)和宗教的双重特性获得极大成功,成为一种类似于马丁·艾斯林所说的“国家的仪式。”二、祭典:从宗教转化为象征。曹禺的前期剧作,首先是一个神话祭礼的世界、一个原型象征的世界。观众为什么对曹禺剧作那么迷恋,就是因为曹禺的前期剧作孕含了神话祭礼──原型象征的模式,因此曹禹的前期剧作不仅是仪式性,而且也是象征性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三个部分来论述莎士比亚悲剧的象征性。首先,莎氏悲剧人物都是“象征性的典型”,大致可以分为高尚型、优美型和卑劣型;其次,莎氏悲剧具有超自然的神秘氛围。这种氛围一方面是由超自然的现象,如鬼魂和女巫所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舞台的自然背景,如暴风雨、大海所衬托出来的。它们都是象征力量的体现,这种象征力量不仅造成了富有魅力的舞台气氛,而且还大大加强了悲剧的力度;第三,莎氏悲剧的语言意象具有象征的意味。莎氏在不同悲剧中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意象。这种意象,一方面表现出悲剧的不同基调、色彩和气氛,另一方面也使莎氏悲剧具有了更深一层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部分城市人口逐渐进入乡村生活创业,其中大都市边缘区乡村尤甚,使乡村人才振兴呈现出新局面和新问题。基于此,以重庆虎峰山村为案例地,采用扎根理论探究大都市边缘区山地乡村人才振兴路径维度,提出相应发展方案。研究发现,环境设施、经济产业、政策组织、情感行为四个维度影响着乡村人才振兴实施。以上结论深化了乡村人才振兴的研究内容,为政府部门实施乡村人才振兴予以决策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