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毛主席纪念堂的奠基仪式在天安门广场庄严举行。纪念堂工地上竖立着毛主席的巨幅彩色画像,画像对面挂着巨型横幅,上写大字“热烈拥护中央关于建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奠基!”仪式正式开始,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华国锋发表了重要讲话,并亲自为纪念堂基石培土。  相似文献   
2.
3.
"春"与"仁"相关联的儒家哲学思想史程包含三个逻辑环节。在《周易》自然哲学中,春与东方草木建立关联;由"五行"思想的发展而与"仁"之德行建立关联;宋明时期,"仁"包举四德,上升为本体,春遍在四季,本体与价值具有一体性,指向生生不息的生命共同体的存在。宋明道学所发现的"春意"与佛家的春意之区别包含三个面向:一是重新肯定了人的存在价值;二是指向人的存在的同时,同时指向物、并且实有其物;三是心物不仅同源而且同趋,境界中有着明确的价值论指向。发展的春意,比较的春意到内在的春意,仁本体的发现使得宋代文化及中国哲学近世精神的"内在自然"向度被真正发现。"天人合一"思想的当代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它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启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的新类型的探索,这正是中国哲学当代开展新生的春意。  相似文献   
4.
胡晓艺 《创新》2023,(6):8-14
青春具有哲学品格,青春在时间维度对生命状态的描述意味着在对未来的筹谋中理解过去、建构现在,从而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青春性从人扩展至政党、民族、文明,意味着在对人类前进方向的思索中,对历史识变、应变、求变,把握未来而立足现在,开拓崭新的思想与实践形态。青春中国是近代中国伴随着中华民族卷入“世界历史”进程,而显示出的近代中国独特的思想面貌和民族状态。近代仁人志士在对新人、新思想的探索中,表现出对青年人的呼唤、青春品格的提倡,促成青年共产党人的登场,从而奠定共产主义青年引领时代、带领人民、走向未来的历史基础。中国共产党是青春之党,中华民族是青春之民族,中国共产党人接过青春中国探索的接力棒,为青春中国的当代形态不断注入新的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应有识大势的眼光、肯奋斗的姿态、勇担当的豪情,以青春之我努力为青春之党、青春中国、青春之时代贡献崭新力量。  相似文献   
5.
对《论语》“绘事后素”进行基于文本发生脉络的梳理,认为“绘事后素”的理解应包含子夏对《诗》的征引的内文本、《论语》中的对话文本、儒家诠释文本三层文本发生的脉络;三层文本发生的脉络内蕴着轴心时代所面临的“原生”传统、轴心时代所“创生”的文化传统与“生生”不息的经典传统三种传统。以“绘事后素”为例,由《诗》这一经典出发,可以引发出对艺术之诗、真理之思与经典如何与生命共在的哲学诠释学再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