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罗琴  胡沫 《南方论刊》2012,(2):9-12
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环境下实现的。在我国,强有力的党的领导是国家事业的核心领导机制和根本保证,社会主义的优越制度是国家事业昌盛发展的路径机制,改革开放是国家事业取得成功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或冲突的社会,而是一个有能力化解和容纳矛盾或冲突的社会。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关键在于构建科学有效的矛盾化解机制,这个机制的构建主要是从观念范畴和实践范畴两个路径上展开的。  相似文献   
3.
胡沫  东建广 《河北学刊》2007,27(1):78-81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的生命线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人在个体精神和思想政治素质领域所表现出来的人性,就是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人性在经济学意义上的跃迁,成为人全面发展的欲求,最终成为主体的自我生成能力,达到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哲学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沫  孙其昂 《江汉论坛》2004,4(8):136-138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关联的实在内容。作为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人的认识对象,它的哲学生存性决定了它的哲学品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体系既包括作为本体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本身,又包括由此得出的认识结果——基本原理和原则。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是一个主体性概念而不是客体性概念,主客二分的客体性恰恰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消解。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主体性根基在于人的需要的丰富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信仰教育构筑主体的审视态度和认知视野,关联人的意义世界,最终作为主体掌握世界的“生命线”和生存方式而在主体那里确立。  相似文献   
6.
胡沫 《江汉论坛》2012,(6):109-116
马克思创立的历史科学是指向历史唯物主义的,旨在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而不是满足于历史碎片的堆积。它超越了以往历史哲学的思辨性,从哲学的思辨转向政治经济学的实证,使历史科学具有现实的批判维度,从而真正成为一门现实科学。但是,马克思的历史科学是实证的批判哲学而不是纯然的实证科学,批判性始终是马克思历史科学的本质特征。这种批判性体现在三个基本方面:批判对象上的现实性;批判方法上的总体性;批判路径上的具体性。  相似文献   
7.
胡沫 《青海社会科学》2013,(3):36-40,55
中国经济成功既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也是一个复杂的政治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式决定了研究中国经济成功的视角只能是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支撑是中国政治制度、治理机制和政治文化的优势。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成就中国奇迹的政治特色因素,也是一种政治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历史决定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针对各种历史非决定论的诘难,人们在捍卫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科学性时,实际上又使原本不贫困的马克思历史决定论陷入了另一种形式的“决定论的贫困”,即在辩护中,马克思历史决定论被抽离了具体的生成过程、历史的丰富性和本体论承蕴而沦落为充满谱系风险、抽象思辨和现象学直观的贫困.  相似文献   
9.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导向,构建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涵育师范生坚定扎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情怀。根据《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拓展育人空间,整合空间资源,善用“大思政课”推动不同空间思想政治教育的同频共振成为高校创新营造“三全育人”局面的着力点。以承担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任务的某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团队为调查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运用软件Nvivo 12对教育叙事、田野观察、教师访谈等多角数据进行三级编码分析,遵循“诠释理念遵循-统筹布局结构-制定实施策略”的逻辑理路,生成“德”性支力、“文”化引力和“践”行张力有机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叠合框架,依托教师队伍“主力军”、课堂教学“主渠道”、课程建设“主战场”三驾马车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资源的弹性应用与培根铸魂功能,坚定师范生扎根基层教育报国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存论意义的人格动力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之为人的人格动力赋予人不断走在由生存向存在的途中,人的意义就是人格的自我构成.人的意义人格是由人的对象性本质力量向非对象性本质力量跃迁、超越而证成的,最终实现人的本体论统一.这种人格力量来自于人的需要动力、思维动力和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