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5 毫秒
1.
弗协调逻辑的产生,引发了我们对如下几个问题的思考:弗协调逻辑有无产生的必要?弗协调逻辑与经典逻辑的关系如何?弗协调逻辑对矛盾律普遍性的置疑是否意味着逻辑规律是可修正的?  相似文献   
2.
危机管理是现代西方公共关系发展中产生的新职能。危机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危害性 很大,国外企业都很重视对危机的管理。我国企业特别是一些发展迅速的民营企业,因不重视危机管 理而纷纷落马。本文首先强调了危机管理的重要性,然后着重从危机预防和危机处理两方面对危机管 理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逻辑哲学是20世纪以来在西方哲学界与逻辑学界兴起的一个交叉研究领域,它是20世纪现代逻辑与现代哲学相互融合,特别是“哲学的逻辑化”与“逻辑的哲学化”这一趋势的直接产物。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始,它就引起了我国的逻辑与哲学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时至今日,一大批逻辑工作者与哲学工作者一直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在逻辑哲学的研究者中,北京大学的陈波教授无疑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位。十六年前,陈波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专著《逻辑哲学引论》(人民出版社,1990年),这可以说是国内最早的冠名为“逻辑哲学”的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4.
胡泽洪 《学术研究》2003,(12):69-71
语言逻辑,就是通过对自然语言的语形、语义与语用分析来研究自然语言中的推理的科学;传统逻辑和经典逻辑研究的主要是语形推理或语义推理,语言逻辑研究的则主要是语用推理——所谓语用推理,就是指在推理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因素补充或增加某些省略或缺失的前提才能得出真正的结论的推理。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逻辑哲学被我国广大逻辑与哲学工作者认同并由此而开始的成规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纵观从80年代初至今的研究历程,可以把我国的逻辑哲学研究分成起始研究阶段与深入研究阶段。在我国的逻辑哲学研究中,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但又互补的逻辑哲学观。  相似文献   
6.
预设研究二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泽洪 《学术研究》2006,6(11):13-17
本文就预设研究中的两个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一是从命题或语句是否具有真假值的角度来定义和考察预设,这种意义上的预设我们谓之语义预设。语义预设是保证一个句子取得真值的必要条件,满足语义预设,是一个句子成为命题的必要条件。一些学者对语义预设的诘难,是可以反驳的。二是不满足于静态地、抽象地从命题与命题之间的语义或逻辑关系研究预设,要求联系具体的交际语境,联系具体的交际者的信念、背景知识来动态地研究预设现象,这就是中外学者关于语用预设研究的实质。语义预设与语用预设对预设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研究层面不一样,但它们双方并非对立的,而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7.
弗雷格认为“相等”问题需要考虑涵义和意谓两个因素,这个问题包含相等的必然性、同一保真替换有效性和空词项三方面的问题.这些之所以成为问题,原因在于缺乏一个有效手段对“相等”的从言和从物形式进行区分,并误认为内涵和外延是截然对立的.引入谓词抽象,可以穿透内涵语境,把涵义和意谓衔接起来,对模态从言和从物形式进行区分,并刻画词项的不同指称方式,从而完成对“相等”问题的三方面考察.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以来,现代逻辑的发展有两大趋势:其一是现代逻辑在各个领域的高度渗透,现代逻辑分支的大量涌现;其二是逻辑的哲学化与哲学的逻辑化态势。现代逻辑是在传统逻辑基础上为克服其不足而应用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所形成的逻辑科学,它的实质是传统逻辑的现代发展。本世纪是逻辑科学  相似文献   
9.
道义逻辑研究的是关于"应当"、"允许"等规范模态的逻辑,属于广义模态逻辑。道义逻辑在发展过程中借鉴动态逻辑、认知逻辑、类型模态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方法,呈现出动态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针对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城乡二元化发展的趋势,尤其是针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严重滞后的现状,需要按照国家主导、整体推进、分层解决的原则,分析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