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5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最初属于青年黑格尔派,在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推动下,走上了唯物主义道路。但是,他们没有停留在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水平之上,而是越过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这个创造过程中,科学的实践观的提出是重大的一步。恩格斯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09页)。正是在这个文件里,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把实践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从实践观出发解释社会历史现象,冲破了旧唯物主义的机械论和唯心史观,包含了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马克思恩格斯把“共产主义”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8页)列宁认为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列  相似文献   
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面,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转折。20年来在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基础上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这是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思想财富。在迈向新世纪的征途中,我们将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全面贯彻十五大精神而奋斗  相似文献   
3.
<正>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概括了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并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党的六中全会决议,贯穿了实事求是精神。今天我们重温毛泽东思想关于实事求是的观点、方法,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上午听了刘老的发言和其它同志的讲话后我得到很大启发,我学习得也很不够。十二大客观地总结了二十多年来的经验教训,阐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划,制定了现阶段我党建设的方针,实现了党的最高领导层新老合作的交替,这次会议是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一次最重要的会议。用七大与这次大会相比是正确的。七大总结了民主革命时期二十多年的曲折发展的道路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马列主义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全党的统一,为党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这次大会制定的全面开  相似文献   
5.
我到石河子大学来讲讲真理标准讨论与改革开放,主要想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为什么要进行真理标准大讨论,搞改革开放 首先要说明的是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和“两个凡是”,就不会发起真理标准大讨论,这个逻辑关系要清楚。真理标准是破除“两个凡是”的,开展真理标准讨论的目的是全面拨乱反正,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开辟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真理的实践标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列宁说:“马克思在1845年,恩格斯在1888年和1892年都把实践标准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列宁全集》第14卷第129页)马克思、恩格斯在半个世纪里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列宁、毛主席一贯强调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但是,林彪、“四人帮”根本否认真理的实践标准。张春桥胡说什么:“思想上正确与错误,决定于理论。”(1975年3月1日讲话)完全颠倒了理论和实  相似文献   
7.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定义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定义之初探胡福明邓小平同志1992年春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个定义,是邓小平同志用马克思主义总结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的科学结论,是把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8.
《社会科学》一九八○年第二期,发表了《驳‘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一文后,一些报刊发表文章,围绕“认识的源泉”问题开展了百家争鸣。对立最为鲜明的两种观点是:有的同志认为“客观实在才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否认“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甚至否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另一些同志坚持“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说“客观实在才是认识的唯一源泉”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不全面的,似乎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从表面上看,这是关于“认识源泉”的争论,仔细一想,不止于此,这个争论关系到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关系,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与资产阶级实用主义的区别等问题。因此,这个讨论很有意思,值得进一步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9.
客观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内容,对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具有很大意义。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争论,实际上是有没有客观真理的问题,一定要弄明白。列宁概括辩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真理问题上的斗争时说:“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这是真理的本质问题,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回答绝然不同。唯物主义认为,存在着客观真理,客观真理就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论。凡是客观规律,都是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任何阶级、不依赖于人类意志而存在的。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唯物主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是广泛的,需要各门社会科学工作者来共同研究。我们要加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社会主义学说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建设精神文明,如我们的国情条件,当前存在什么问题、从那里着手进行建设?是中央现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抓经济领域中反腐蚀斗争,抓端正党风,努力克服官僚主义,这对建设精神文明有决定性意义。我们还要研究精神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