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200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1.
后现代主义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语:中国学界对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学艾恺(Guy Alitto)教授的名字并不陌生.他的名作<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中译本可谓脍炙人口.一个史学家,尤其是对东亚历史有真知灼见的史学家,是如何看待后现代主义的呢?记得英国著名学者伊格尔顿说过,现代性是一个具有长久历史的问题,而后现代则是一个短暂并缺乏历史感的现象.照此说法,从长时段的历史角度来审视后现代问题,便成为令人感兴趣的视角.艾恺教授不远万里来到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为南大师生做了题为<后现代主义批判>的演讲.通过对后现代思想家的犀利剖析,他饶有意趣地表达了一个史学家对后现代主义的独到历史反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艾恺教授用中文写作和演讲,其中文水准令人激赏.  相似文献   
2.
梁漱溟对自我控制和人格完整的不可遏止的关心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他的一生是为了实践他感受到的道德命令不断斗争的一生。人生是一种极端严肃的事情,它要时刻同道德松懈的危险不断斗争。这种道德的强制力使他形成了非常严肃的个性。他很少笑,甚至很少微笑,也从不开玩笑。但他对人并不冷淡。因为众所周知,作为一个贤人,他对人经常躬着身躯,象个大写的S。自然,有人会感到这种伪善是俗不可耐的。然而,孔孟一类圣人不是时时在宣扬那种似乎是伪装的神圣和不懈么?没有人否认梁漱溟是属于一种非常特殊类型的人。大大的光头,象钢一样深邃宁静的眼睛,倔强不屈的嘴唇,低沉但是坚定的声音。所有这一切塑造出一个安静的、沉着有力的形象。一些钦佩他的人回忆道:他那由于沉静而发出圣洁光辉的风采使人感到仿佛置身于“一尊菩萨象”前。另一个人写道,梁漱溟“是那样地令人敬畏,以至他的学生很难流利地描述他的风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