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陈独秀转向马克思主义的个案,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双重文化使命的发轫动因。依托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产生共鸣,构成了他们思想转变的起点;实践观引发变革,使五四知识分子中分化出一批信奉科学民主、秉持公正评判、注重实践激励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天然拥有富饶而强大的文化基因,必然担当中国文化发展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2.
"文化机制"概念,打开了一个透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视角.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价值和普适意义使其产生了世界性的文化吸引力,获得了世界范围的跨文化性,由此为其被中国社会吸纳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诸多内在契合性:二者都立足物质的本体论,都主张实践的认识论,都采用辩证的方法论,都倾向入世的价值论,这些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社会文化土壤.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在理论上的相似不是孤立的巧合,而是根植于二者赖以形成的社会存在以及由物质基础决定的生活方式在终极意义上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异化生活的反思与批判,把人还原至世界体系的合理位置,使其哲学体系的人本内核获得广泛的理解和认同;中国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和谐精神,较好地呼应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本内核;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跨时空重合,打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路径.这种重合,既彰显中国先哲的睿智,也昭示马克思的深邃,两者在历史的远近两极遥相呼应,共同追求人类生活的本真状态和最美境界,共同培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奇葩.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文化层面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视为特定文化环境的产物和特定文化传统的载体。文章首先阐述了德国文化的"彻底性"文化传统,然后从学术理想、学术方法、学术结论等三方面具体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蕴含的"彻底性"文化传统,最后指出,以广义的、整体的"大文化"为背景,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啻为一种新的学术视角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是先进的马免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直接产物。因此,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伊始,就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种先进性实际地取决于早期中共党员的文化特质。早期中共党员在使命意识、唯物哲学、精神修养等三方面充分承袋传统文化的精髓,借助启蒙教育赋予的文化特质接近并接受马克思主义。早期中共党员的文化特质是特定历史的产物,但是共产党员追求先进文化的信念,是建党90年的宝贵经验和不渝使命。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中国文化环境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丹卉 《天府新论》2009,(1):118-123
马克思主义在五四时期的中国获得传播,这与当时的文化环境有密切联系.文化环境的变化促使五四前期高扬"德赛"精神,"德赛"精神凝聚着西方近现代文化的核心理念.马克思主义作为德国乃至整个西欧思想和学术的高度结晶,天然蕴含科学与民主两大主旨,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了非常重要的思想准备.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传播,除了它自身真理强大这一内因,外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内容上,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表述方式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相似性;二是在国际形势上,率先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苏俄向中国展示了成功范例和友好姿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